张建国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5月,现有成员49人,其中高级技师23人,技师7人。工作室占地面积110平方米,主要由展室、产品研发室和交流室组成。工作室自成立之日起共开展创新技术交流和科技攻关265次,完成创新成果217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89项。自全国石油石化系统职工“岗位创新创效创优·工人先锋号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工作室大力发扬“用最简单方法,解决最大问题;用最小的投入,创造最佳效益”的理念,在创新创效创优上狠下功夫,着力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断适应油田发展的需要。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好排头兵带出好队伍。
工作室负责人张建国牢固树立“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理念,从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创新为前提,以创效为目标,传承劳模精神,践行工匠精神,“守初心,担使命”,立足岗位,破解生产难题,强技能、出成果、创效益,先后完成创新成果146项。研发的“新型油井井口气液计量装置”,实现了油井的液量、气量、压力、温度的在线计量远传,填补了油田信息化技术空白。该项技术被评为201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补助资金项目,获胜利油田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多次代表油田参加石油装备展,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和行业内人士的好评。2019年授权发明专利,已在油田推广应用,年创经济效益176.8万元, 2017年被聘为中国设备工程库高级专家,2018年被评为山东省石油化工设备管理专家。
二、“2234”运行模式, 探索工作室良性发展之路。
工作室以职工为中心,不断为提升职工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创效能力创造条件,提出了“两联、两动、三发挥、四个提高”的“2234”运行模式,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培养出了众多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工作室打破单位之间、工种之间的界限,广泛吸纳人才,聚集油田9个二级单位,12个工种的创新技能人才和智慧,根据每个人的爱好特长分成若干个组。让每一个人都能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给大家一个平台利于自身的发展;给大家一个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观念的转变、活力的释放、效率的提升,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态度。在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油井井口不停产快速连接装置、套管气多级分离自动回流装置等56项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其中一体化抽油机电机安装调整装置2016年获全国设备管理成果一等奖。
为发挥各工作室之间的人才互补优势,发挥地缘优势,工作室与五个工作 室成立了胜利油田第一个联合创新工作站,取长补短,带领大家共同创新。集合大家智慧研发的“硫化氢密闭取样检测装置”解决了采油流程混相液中气体的密闭分离、检测以及残余气液污染的难题,避免了传统取样造成的环境污染,确保了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中石化安工院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论证,并组织专家共同编制了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填补了石油系统此项技术的空白。该装置自2018年以来已在油田推广应用,完成了4970井次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检测,年创经济效益159万元。2019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被推荐为中石化环保技术推广项目,同年获全国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三、传承技艺和胜利精神,推进授技育人。
做科学高效创新文化的推动者。工作室总结出“一讲二做三帮四带”培训法,鼓励职工岗位成长成才,尊重职工首创精神,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潜能,引领职工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促进了全员技术、技巧、理念、方法的快速高效提升。工作室负责人张建国培养的徒弟中有9人在油田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32人晋升技师、高级技师。张建国作为胜利职业学院的客座教授,连续5年为职业学院年均授课160课时,先后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讲授的“快乐创新与实践”被选为中石化拔尖人才培训班必选课程,一直为青年技能人才高级培训班的学员指导课题开题,被“胜利高原公司”“胜利油服公司”等多家单位聘为青年成长导师。培养出了一批“眼中有问题,心中有想法,手中有做法,现场有用法”的新四有工人。张建国2015年被评为胜利油田优秀兼职培训师,2018年被聘为胜利职业学院的客座教授,2019年被聘为“胜利名师”。
2012年工作室成为胜利四小和黄河双语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已接待5600名师生的观摩学习。2015年成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的培训基地,共有3200余人次参观学习。2016年与东营市职业学院建立校企联合创新工作室,张建国作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主持人,主持完成的“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工作室育人模式摸索与实践”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多年努力,张建国工作室已经成为集技能培训、理念传播、技术提升的一体化平台,使工作室成为创新创效、技术进步的加油站、孵化器、试验田。 2012年“张建国创新工作室”被评为胜利油田职工优秀创新工作室,2018年被评为胜利油田职工技术创新示范工作室,2019年被评为中国石化工人先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