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炼化炼油运行四部郗艳龙,扎根炼油装置一线25年,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岗位责任心,和对技术无止境的钻研,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并获聘石炼首席技师。2014年,郗艳龙被评为河北省劳模,当年,在石炼工会支持下,他召集20多名装置技术人员、班组操作骨干,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工作室发挥劳模先锋带头作用和高技能人才团队作用,凝聚和引领广大员工,推动石炼基层岗位创新工作发展。
一、创新工作室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高效运行机制。
工作室成立正值3#催化装置建成投产后的第一年,也是企业跨越式发展关键的起步阶段。公司工会多次指导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明确了“有团队组织、有工作条件、有创新成果”的运行原则,以及“结合生产实践、承担技术难题、服务生产现场、培养后备技术力量”等活动任务;制定了集中学习制度、导师带徒制度等,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技术探讨经常化。
在这样的机制下,工作室把创建工作与“创新创意”、“QC攻关”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竞赛中开展技术创新的实践。装置开工第一年,烟机发电量从零突破,每小时500多千瓦时,对新装置来说,这是个不错的成绩,但他们“求稳”之上还“求优”,“慢操作、微调整”,将发电功率提高至1000千瓦时以上,每年再增效400多万元。随后,工作室通过实施DCS组态实时能耗数据,摸清最佳操作条件。操作要求变得严苛,工作室人员走进操作室,指导班组勤调整,最终烟机发电功率连续4年总部排名第一,今年7月,更是达到1300千瓦时以上。
二、坚持“产研结合、自主创新”的工作室宗旨
每一次立项的出发点,都立足于现场最急需。3#催化装置投运后不久遭遇的一次油浆系统结焦事故,激发了郗艳龙找到提前预见运行趋势方法的决心,但查找资料只有国外公司的工艺包涉及此项内容。
郗艳龙再次拾起厚厚的《石油炼制工程》,操刀设计监测油浆系统运行的“软仪表”,这个监控系统能充分考虑各指标间的关联,模拟油浆粘度、油浆换热器热阻,预知油浆性状变化,解决了现场采样分析的滞后性。换热网络是能耗控制关键,团队人员配合他将网络的实时负荷、能耗、收率等指标“撸清捋顺”,做进DCS系统,完成组态后,换热负荷实时显示。工作室通过对能耗数据的“实时显示、线下日统计、旬分析”不断迭代“最佳”操作条件,使装置能耗从最初的47.5降低至39.2公斤标油/吨原料,跨进总公司先进装置行列。
创新工作室“转战”更多的技术阵地。2#常减压装置的运行监控也用上了这套“软仪表”,追踪指标变化,优化操作,被操作人员赞为“装置的第三只眼”。
工作室成员把如何运用这只特殊“眼睛”的技巧传授给班组人员,还把“多维度观察装置运行”的理念推广下去,指导大家养成追数据、找偏差的习惯。
三、立足企业挖潜增效需求,开拓更大创新空间
郗艳龙劳模工作室已经成为提供应用先进操作方法的“加油站”。为了降下油浆收率,工作室逐一排查原因,最终锁定分馏塔设计问题。选择解决方案如同开药,要将“副作用”降到最低,郗艳龙最终敲定,利用灵活回炼比指导操作,使油浆收率从5.7%降低至4.5%,年创效300余万元。创新工作室还是技术成果转化站。去年,他们发现3#催化汽柴油重叠度存在较大优化空间,顺着找关键点的思路,他们确定了混柴初馏点的最合理温度,增产汽油0.4t/h,三个月效益172.8万。
降低轻烃干气碳三含量,也是2018年深挖优化空间的主题。工作室吸纳了装置各专业技术骨干,并邀请公司职能处室给予指导,找出“降低稳定塔不凝气”的关键因素。项目实施后,三个月增效125.28万。3#催化乏汽回收设施作为装置节能降耗的重要部分,由于受制于进装置除盐水系统设计与实际偏差,自首次开工后,投用两次均无法正常运行。郗艳龙带领工作室见缝插针实施优化。在改造中,遇到了很多专业以外的难题,经过无数次现场讨论会,确定了核心思想。为了提升工作室人员自主攻关的能力,郗艳龙要求操作班组自主写出实施步骤,只在关键点参与讨论。乏汽回收最终成功投用,降低能耗1080吨标油/年。
不断有新的科研成果研发应用,郗艳龙是重要的组织者,中国石化石油科学研究院与3#催化装置联合研发的HBC催化剂项目已通过鉴定,未来将为烷基化装置提供更优质原料,提高公司的烷基化产品质量。
四、担当人才培养、员工素质提升重任
几年来,郗艳龙劳模创新工作室显现了独特的育人功能,这里,不但是劳模、技术骨干进行攻关、发明的场所,也成为培养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职工队伍的课堂。在2018年的全国催化裂化技能大赛上,郗艳龙担任公司代表队教练,备赛期间,他为创新工作室人员分别明确教学任务,并充分运用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各种资源。确定参赛人选后,他亲自带领三名选手潜心投入近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将自己多年的备赛参赛经验悉心传授给队员,最终获得一金两银的优异成绩。
将复杂的操作法和装置异常工况的处理转化为工作室开展培训的PPT课件,是工作室日常培训的重要课题,在郗艳龙要求下,大家每次都要针对波动、异常的现象和措施进行分析讨论,制作PPT,这些积累为安全隐患识别、检修维护问题处理等积累了大量的教材。
工作室的“组织、引导、评价、激励”机制,吸引了大量优秀员工参与,形成了以精英为主导的工作格局,先后培育主任级技师1人、主管技师1人、技师6人。他们还不断引进有钻研精神的青年成员,在德才两方面重点培养。 近两年,工作室组织新入职员工开展CAD绘制立体流程图,从现场学流程,到立体图的展现,青年在成长中感知工作室前辈的严谨、敬业态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