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军劳模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王锡军

青海油田公司

王锡军劳模创新工作室

  王锡军技能大师工作室是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50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王锡军本人曾获得油田公司劳动模范、油田公司功臣、青海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等殊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青海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工作室设有办公室,成果展厅,研讨室,会议室,操作间,实训站场六个功能区,建筑面积760m2。拥有由博士1人,硕士2人,高级工程师5人、油田两级技能专家为核心,油田高技能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为切实发挥好王锡军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按照“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的工作思路,工作室建立了信息网站,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并将油田工会命名的采油、采气、井下作业、焊接工艺等六个职工创新工作室纳入王锡军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分工作室进行管理,以形成更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职工创新创效平台。

 一、取得的效果: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秉承“创新人人可为,创新就在岗位”的工作理念,围绕青海油田员工操作技能的提升,开展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成果推广、骨干培训工作。通过导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活动,吸引了一批学技能、爱钻研、搞创新的员工加入到工作室,学懂弄通工作原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岗位职业技能,不断提高技术素质。尤其是把能工巧匠聚集起来,结合实际操作,立足岗位成才,注重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有效地开展了技术创新工作。

二、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工作有序运行

  首先是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工作室的职能定位,油田工会,人事处分别下发了《青海油田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青海油田技能专家工作室管理办法》实现对工作室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室多方位开辟交流渠道,与北京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签署创新共建协议,促进了工作室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三、编制立项实施方案

  针对项目制定年度计划,确定季度、月度计划,明确工作室成员内部分工,按计划有序地展开解决项目研究开发、核心问题解决、现场实验、效果评价、持续改进、总结评议等过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阶段性的集中全体人员通过多媒体讲评项目进行的情况、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发动大家的智慧和才能集思广益的进行项目攻关。

 四、坚持多措并举,强化技能人才培养

  根据油田发展的规划及目前项目需要的技术等要求,对已引进的新设备及工艺进行学习推广与实际应用情况的跟踪。通过传、帮、带,使技艺技能得到传承。工作室年均为青海油田培养4名以上青年技术技能骨干。将创新成果、绝技绝活、具有特色的生产工艺、操作法及时总结推广。为思想上积极上进,专业技术及操作实践基础扎实,在工作中能身体力行,且在日常工作中多次获得好评的基层骨干或班组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加快培养油田所需技师、高级技师、技能人才。工作室引领职工,不断充实和提高培训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造就具有钻研精神的班组长和技术骨干力量。

 五、岗位成才,岗位建功

  工作室自挂牌成立以来,相继开展工作,定期组织技术革新立项、开展技术攻关、交流心得体会、展示创新成果,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推出多项创新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来,提出小改小革165项、技术革新项目87项,“油气管线监测装置”“氩气净化器”“焊缝外观检测工具”等实用新型专利28项。专利技术推广应用50项、在《中国化工贸易》《科技创新导报》《管理学家》《基层建设》刊物发表《抽油机系统效率分析及提高措施》《关于石油长输管网防腐技术的研究》等技术论文93篇,完成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补助项目《青海油田油气管线腐蚀机理及防腐措施研究》,为青海油田油气管线腐蚀防控措施方面提出科学而系统的解决方案。“防冻取样放空阀”“抽油机悬绳器光杆扶正压板”、“柱塞泵拔缸器”等技术革新项目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生产难题。《高效直角节流器》《节流和抗冲蚀双作用高压排污阀》《天然气井下气嘴》等单位重大研究课题的相继完成,攻克了出沙气井自动排污的技术难关,给油田的开发带来年近2000余万元的综合经济效益。工作室每年参与,组织培训100课时1000人次,开发“岗位创新”“班组长角色认知与自我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及防控措施”等培训课件20个,已经培养了高级技师9名,技师27名,技术能手100多名。

  目前,工作室逐步发展成为技能人才技术攻关、团队创新的场所,成为岗位技能培训、实现技术交流的课堂,成为人才聚集、成果展示的平台,成为青年员工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