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彦峰("钳工三杰")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全国劳动模范高彦峰领衔,以2名中国石油技能专家、2名吉林石化技能专家、9名吉林石化建修公司技能专家的技能专家梯队为骨干创建。是吉林石化员工队伍“塔式结构”的顶端,是吉化人的杰出代表。工作室成立以来,传承中国石油精神、吉化“四种精神”和“严细实快”作风,紧紧围绕服务生产、解决化工装置生产方面难题,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工作,把工作室建成了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练兵场”,为吉林石化公司三年累计盈利100亿元,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2018年是吉林石化公司三年一次的大检修年,装置能否一次按时开车成功,对全年效益指标完成情况意义重大。高彦峰("钳工三杰")劳模创新工作室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采取集中研讨、网络沟通等多种方式,对重点机组检修分别落实责任人,提出关键控制点,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高彦峰负责西部区域作业组,完成了国内最大的苯乙烯装置C3101尾气压缩机的首次检修。李永翔负责东部区域作业,采用外缸体电加热缓慢升温法操作等方法,解决了炼油厂加氢装置C1101循环氢压缩机检修7项难题,顺利实现机组一次开车成功。薛兰茁完成了乙二醇厂乙二醇车间C320进口迷宫式压缩机检修,解决了运行过程中一直存在排气温度高,气阀寿命短的缺陷,及气阀易螺栓断裂等多项难题。大检修期间,工作室成员带领各个作业组完成了34台套公司控大型机组的解体检修任务,且全部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
二、引领广大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推动吉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工作室以审核评估、规模推广为目的,吸收公司相关专业的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技师,遵循“提升综合效益、优化检修技术、实现规模推广”的原则。把技术创新方向瞄准检修生产实际,围绕提高检修作业质量、提升劳动效率,开展富有实用推广意义的技术创新。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开展公司关键机组状态监测与会诊,集中发挥劳模团队优势,就化肥厂合成氨装置空压机组异常振动、炼油厂加氢裂化循环氢压缩机异常振动、丙烯腈厂空压机长周期动行等公司控关键机组,进行专门会诊,现场跟踪指导,定期采集数据,为关键机组大检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几年来,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了《高效烟气轮机技术在炼油厂重油催化推广应用》、《蜂窝密封技术在烟气轮机推广使用》、《层状剪切式密封填料技术在乙二醇厂水泵应用 》《 氧化铝陶瓷与填充聚四氟乙烯密封组对技术使用》《汽轮机喷嘴拆卸工具革新制作》等技术革新项目 45项,累计创效1300万元;解决检修实际问题200余项;在内部交流论文10项;研发检修方法9项;申请实用型专利2项。
三、打造职工成长的绿色通道,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了解决高水平技术员工匮乏的问题,以工作室高技能人才群体为依托,大力实施培养高水平兼职培训教师的“种子”培育计划。通过发掘、遴选各工种中的技术骨干,通过工作室系统地培训,提高传艺、授课的能力,逐步具备教师的素质。工作室先后分类、分岗、分科地组织开办了40多期培训教师学习班,受训人数达到了500余人次,共培养合格兼职培训教师21名。
结合吉林石化公司实际情况,工作室立足检修维护特点,以新入职的高职生为培养重点,以达到高级工以上理论水平、主修以上技能操作水平为基本目标,吸收部分优秀的劳务工,采取师带徒、定向订单培训、以赛促训等方式,培养技能人才。大力实行“导师带徒”行动。采取一师带一徒、一师带多徒,以及两师带一徒、跨区域带徒等多种方式,从理论、实际、兼工种等多个方面帮助徒弟成长。坚持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挂钩,考核结果排序公示,激发了师徒共进的积极性。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员工,开展订单式培训。创建青年钳工微信群,每周通过微信群征集青年员工培训需求,将自己编制的课件随时发到群中资源共享,各取所需,利用双休日给需求学员“吃小灶”。利用各个重点检修现场开展现场培训。在东部炼油厂重催装置四机组烟机更换检修现场、中部小乙烯恢复开车检修现场、以及西部合成氨停车检修现场,组织青工到现场观摩学习,青工直接参与检修作业,边干边学,大型机组的检修经验迅速提高。
2018年,2名员工代表吉林省参加第十四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钳工决赛,张实获得第十三名,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这既是吉林省近3年来取得的最好名次,也是吉林石化公司2008年以来参加全国“振兴杯”的最好成绩。2个代表队参加第十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均获二等奖;在吉林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钳工组、焊工组均包揽前三名。
高彦峰("钳工三杰")劳模创新工作室将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吉林石化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吉林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