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省首次!厦门为残疾人培训无人机(主题)
精准帮扶,以科技创新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副题)
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 通讯员 温惠鹭
手握遥控器,启动按钮,推动摇杆,一台无人机从地面缓缓起飞。升空约2米,无人机悬停住,然后顺着地面的标记物前行、环绕、盘旋……正在操控这台无人机表演的,是肢体残疾人王春泉。
在第34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昨天上午,以“科技赋能 携手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度厦门市残疾人无人机技能培训成果展示活动在集美区金海豚广场举行。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许霖等领导为包括王春泉在内的首批10位残疾人学员颁发全国通用的权威证书。
据悉,这是福建省首次举办残疾人无人机技能培训班。
首批10名学员,分测绘和农林植保两个方向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完善,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去年,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厦门也有残疾人对这一新业态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在厦门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的支持下,我们专门举办了这次培训。”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军说。
首批参加培训的共有10人,包括肢体残疾和听力障碍两大类型。4月14日,全省首个残疾人无人机技能培训班正式开班,10名学员分为测绘和农林植保两个方向进行学习和实操。
同安区的林小亮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家里有200多亩果园,种植了龙眼树。“以前,每次打药,我都要雇四五个人,一座山要5天才能打完,不仅费时费力还费钱,一个人一天200元工钱,一次就要5000元。一年要打七八次,成了一笔很大的开支。”
如今,学会了无人机技术,林小亮决定要率先应用到自家果园里。“比起传统背负式喷药,用无人机来操作,防治病虫害率更高、更省水,并且人药分离,对我们来说更安全。我一个人半天就能打完一座山了!无人机还能搭载高清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能对农田进行实时监测。我们坐在家里,一部手机就能随时掌握农情农事。”
海沧区的王春泉是一家企业的安全员,这次他参加的是测绘方向的培训。“在我的工作中,项目巡查、管道巡查等项目未来可能都会用上无人机,提前学会了这项技能,有助于职业技能的提升,拓宽就业渠道。”
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开拓就业新形态和新领域
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本次培训班,由厦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办、厦门中海航通用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残疾人均免费参加培训,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助推残疾人就业帮扶。
毕业后,植保方向的学员取得大疆植保无人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可以从事无人机农林植保方向的工作;测绘方向的学员取得中国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可以从事无人机的安防巡查、测绘建模、装调检修、山林防护、应急救援等方向的工作。
陈军表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残疾人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残疾人是“折翼的天使”,掌握了无人机操控技能,就是为他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可以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未来,厦门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还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以科技创新助力残疾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开拓就业新形态和新领域,实现“就业、创业、增收、竞赛、融合”的目标,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