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被排除于“可食用”之外,这就对了-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民生

狗被排除于“可食用”之外,这就对了

李秀荣
2020-06-01 14:15:45  来源: 东方网

  农业农村部日前正式对外公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首次明确家畜家禽种类范围,就此明确了“可食用”畜禽的范围。在《目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狗是否列入《目录》”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此次公开的《目录》并未将狗列入其中。(5月29日中国新闻网)

  没有将狗列入“可食用”畜禽的范围,这样的做法值得称道。此前的3月31日,深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猫狗等宠物被禁止食用,深圳由此成为内地首个立法禁食猫狗的城市。深圳相关负责人表示,猫狗作为宠物,与人类建立起比其他动物更为亲近的关系,禁止食用猫狗等宠物,是现代人类文明的要求和体现。如今农业农村部最终没有将狗列入“可食用”畜禽的范围,无疑是一次全国层面的破冰。

  据说,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因而在我国,吃狗肉这种民间饮食习俗根深蒂固,至今在一些地方,仍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的说法,意思是在夏至这天吃了狗肉,就能抵抗邪风恶雨入侵。然而在长期相处中,人类逐渐认识到:狗狗们忠诚机灵,善解人意,温顺可爱,是人类最忠实的“伴侣动物”,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慰藉,每一位有道德良知的人,都应该保护好我们的“伴侣动物”;何况,狗狗们还担负着看护、警卫、导盲、搜救、战斗等有助于人类的忠诚工作,显然不该和餐桌上的其他动物混为一谈。

  正基于此,不少国家已将狗不再列入畜禽管理,美国通过修改《农业法案》,明文立法禁食猫狗肉。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众营养得到保障,肉食已经能够通过猪、牛、羊、鸡等畜禽得到大大满足,不再需要额外杀戮。不仅不应额外杀戮狗狗,人类反而该对它们表示尊重和感恩。正如世界爱犬联盟所倡导的,尊重动物权益应由尊重狗权做起,没有一个国家是例外。

  这些年,屡有声音指出,吃狗肉是一种“舌尖上的罪过”,理当被抵制;无论国内国外,都有爱犬人士拦截围堵运狗车辆及狗肉贩子。某地民间自发形成的“狗肉节”也总是遭到爱犬人士及舆论声讨。据报道,“狗肉节”兴盛时“十步一狗肉店”,狗肉宰杀已从小摊小卖发展到成行成市,一条条活生生的狗被当街予以血淋淋宰杀,集中上演“屠狗大戏”和集中消费、集中狂欢,透出了人类兽性的一面,与犬类人性的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将狗排除在“可食用”畜禽的范围之外,这类狗肉“狂欢节”恐怕就没有多少理由存在了吧。

  从吃狗肉说开去,一些民风民俗、饮食习惯,存在并不意味着正当,新时代传承民风民俗、饮食习惯,应该是择善而“传”,有违时代道德风貌和伦理观念的民风民俗、饮食习惯,要尽早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希望禁食狗肉在我国早点成为一种饮食禁忌。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通过中国两会感受危难之际的信心和希望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两会的召开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在外媒看来,非常时期的中国两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传递的仍然是中国保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是在危难之际愿做“及时雨”的大国担当。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人物

  • 中国人的故事|人大代表王耕捷:山水不挡追梦铁路人

    云南铁路已从昔日全国路网的“边陲末梢”转变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见证这样历史性的变化,我很骄傲!

  • “复读改应届”的艺人,有关部门不妨去查查

    自从有了微博热搜,有的艺人是求之不得,而有的艺人是避之不及。近日,《声入人心》第一季出道选手仝某因为一场直播,猝不及防就“火”了,不仅登上热搜,还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他在直播中与粉丝聊起高考话题时,自曝当年自己心仪的一所大学不招“往届生”,于是他便通过一些方法,把自己变成了“应届生”。

  • 【你有多美】中国抗疫专家组为津巴布韦留下“拯救生命的礼物”

    中津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今年是两国建交40周年的重要年份。为帮助津巴布韦更好地应对疫情,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选派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于5月11日来到这个南部非洲国家过去两周里,这支“中国军团”里的12位专家驱车上千公里,与当地医护人员分享抗疫经验,向当地医疗机构提供防疫建议并捐赠医疗物资。

  •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航天“新生代”展现奔涌的青春能量

    五月的哈尔滨,丁香竞放。不久前,以紫丁香命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成立于2012年的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会集了100多位来自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不同学科的追梦青年,他们胸怀理想、勇于追求、协同创新、集智攻关,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生代”接力者,他们向梦而行的执著身影展现着奔涌的青春力量,让人欣慰、令人鼓舞。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