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七十载·科学教育事业欣欣向荣—中工网
导语: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科技实力显著增强,重大成果不断涌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水平落后,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科技机构仅有30多个。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自力更生发展科技事业,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体系初步建立,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成果,但科技总体水平仍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1995年增长55.4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1995年提高1.61个百分点,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  2018年末,全国有效专利达838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16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5件。

  我国自2013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详细]

70年科技发展之路启示:我们的祖国正青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载人深潜,从C919大型客机到复兴号,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不再是古诗词里的一句幻想,随着我国科技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历史性跨越,这一切成为现实,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只有占领人才高地,涵养好科技人才“蓄水池”,我国的科技进步才能保持“常青”。前段时间,华为对8位天才博士开出百万年薪的消息刷屏,让人惊叹,其实背后是华为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去吸引更多顶尖人才的布局,也正是源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华为才有能力抵御来自美国的制裁。未来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更需要我们苦练内功,不断挖掘人才、激励科技进步。[详细]

“两弹一星”壮国威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详细]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强国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一直占54%以上,到了19世纪骤降为0.4%。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内科技从业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职研发人员只有500多人,工业技术整体水平很低,现代科研几乎一片空白。

  1963年制定了“十年科技规划”,安排重点科研项目374项,规划了农业、工业等各方面的最新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仅三年时间,就取得“两弹一星”、电子计算机、射电望远镜等一批重要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日益壮大,一系列重大科学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取得重大进展。在20世纪,“量子革命”孕育出激光、半导体、核能等技术,发展出光通信、电子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应用。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科技发展站上全新的历史起点,科技创新发生了整体性、格局性、历史性变革。[详细]

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建国初期,我国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质差,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重视发展基础教育。

  1978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5%;1982年,文盲率降至22.8%。

  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831万人,比1978年增长32倍;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9.6年。

  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达到10340所。[详细]

教育大发展助力中国逐梦前行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溯来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堪称奇迹。人口识字率从建国之初的20%提升到如今的96%以上,中国教育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历程,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才的喷涌而出,也进一步助力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来抓,抓出来的成效显然易见。数据变化是教育发展最生动的诠释:70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3亿多人,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81.7%,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8.8%,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833万人,专任教师达到1673万人……可见,中国教育事业早已由建国初期的“凋敝”转变为今天的全面兴盛。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面对着7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当中国教育从“有学上”步入到“上好学”的新时代,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步伐会更快,人民群众会享受到更公平更满意的教育资源,教育会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详细]

“两弹一星”壮国威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不仅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详细]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技强国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一直占54%以上,到了19世纪骤降为0.4%。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内科技从业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职研发人员只有500多人,工业技术整体水平很低,现代科研几乎一片空白。

  1963年制定了“十年科技规划”,安排重点科研项目374项,规划了农业、工业等各方面的最新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仅三年时间,就取得“两弹一星”、电子计算机、射电望远镜等一批重要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日益壮大,一系列重大科学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取得重大进展。在20世纪,“量子革命”孕育出激光、半导体、核能等技术,发展出光通信、电子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应用。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科技发展站上全新的历史起点,科技创新发生了整体性、格局性、历史性变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