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拟新增“直播销售员”等10个新职业
又一批新职业要来了,而且很多你早已不陌生!受人社部委托,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11日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拟新增10个新职业。
招收40多万新教师为教育谋未来
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和单位启动实施“百日冲刺”行动,在围绕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中如何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响,妥善安置应届生就业创业。
编者的话
众所周知,是人就会犯错,可当今教育界却普遍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太包容孩子犯错。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育教学中提出“化错育人”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错”,锻炼孩子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创新精神,用他的话讲:“错若化开,成长自来。”
1 案例
与标准答案不一致未必就是错
一年级数学课上,华应龙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选择题——
用一个正方体画出的正方形()。选项有三个:一定相同、可能相同、一定不相同。
标准答案是“一定相同”。不过,有的学生选了“可能相同”,还有的选了“一定不相同”。对此,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耐心地寻问了孩子们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用一个正方体画出两个正方形的时间是不同的,有先有后,所以,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有的学生说,用一个正方体画出两个正方形的位置是不同的,有上有下,或者有左有右,所以只是可能相同;还有的学生说,用铅笔的笔尖沿着正方体的边画出一个正方形,再用铅笔的笔管贴着正方体的面再画出一个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大小一定不相同。
听了学生们的回答,华老师没有批评他们,而是毫不吝惜地夸赞了他们:“你们说得真好,相当有智慧,将来说不定能成为数学家!”
课后,华老师这样解释:“一定相同”是循规蹈矩的正确答案。但是,从孩子们的想法中可以看出,选中“可能相同”或者“一定不相同”也有他们的道理。事实上,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可能”“一定”“不可能”等与概率相关的概念屡见不鲜。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孩子们认为“1000个鸡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对于孩子的这种哲学思维不要打击,而应该肯定并鼓励他们勤于思考。
解读
错误可能是创新
教中小学数学快40年了,我发现了一个规律:数学学得不好的学生,往往习惯于死记硬背,不会动脑筋,于是“积懒成笨”。“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所以,怎么看待学生学习中的差错,确实值得研究。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儿童如果没有与他人的互动经验,长大后就很难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化错”的过程,就是在互动,就是在对话,就是在关注差错中的正确,就是在促进成长,那感觉应该是“如沐春风”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耐心地蹲下来,和孩子慢慢对话。
2 案例
差错向前一步就是正确
这节课的内容是《角的度量》。
“孩子们请看屏幕。”一上课,华老师便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屏幕上出现三个滑梯,倾斜度依次增大,第三个大得不能再大。
“它们有什么不同?”华老师问。
“角度。”学生们异口同声。
“哎呀,你们太厉害了,都长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华老师夸赞道,随后话锋一转:“滑梯的角多大才合适呢?怎么量角的大小呢?”
“用量角器。”学生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会的和不会的都拿起手中的量角器,开始测量老师事先发的“带角的小纸片”。
华老师叫起一名不会使用量角器的男生到讲台前给大家做示范:“来,把你量角的方法给大家展示一下。”讲台下,有学生发出嘲笑的声音,华老师摇头制止,示意那名男生往下说。
“我先用这个尖放到这个角上,然后看这条边……”被叫起来的男生越说越没底气。
“那这个角多大呢?”华老师问。
“不知道。”男生红着脸,不好意思了。
华老师和蔼地摸着他的头说:“还没学,量错了很正常,但你敢于尝试,值得表扬。我提议大家为他敢于尝试的精神鼓掌!”台下一片掌声。
“以前我们量长度的时候,就是这样从0开始的。这一点他做得非常棒!要量角的大小,他已经想到了拿角来比着角,真不简单,这个思路完全正确!”随着教师的肯定,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随后,华老师带着学生们辨角、画角、认角、量角,很快,学生们就都学会了。临下课时,华老师对学生们说:“大家想想,量角就是拿角对着角,是谁告诉我们的?”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那个男生身上。男生从刚才的不好意思变得自豪起来,后来,他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解读
变“纠错”为“化错”
教学中,将错误的尝试最终引导向正确的结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他们就会不怕犯错,就更愿意尝试了。
有人可能会说:您这节课,只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意义。其实,“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差错向前一步就是正确。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错”是打磨玉石的粗磨石,“错”是帮助我们玉汝于成的宝物。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妨多“化错”、少“纠错”。因为“纠错”看到的是差错中的错,而“化错”着眼于差错中的正确,着力于长善救失。
宁静致远。当我们肯静下心来品味错误,说不定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又一批新职业要来了,而且很多你早已不陌生!受人社部委托,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11日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拟新增10个新职业。
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和单位启动实施“百日冲刺”行动,在围绕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中如何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响,妥善安置应届生就业创业。
非常时期的“宅家教育”一直没有远离我们的视线,反而越来越成为专家学者持续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思考,这场多方参与、多种形式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过后,带给未来教育的,究竟将会是怎样的影响和改变?
2020年5月6日,在合肥市师范附属小学,一年级小朋友正在上开学第一课。张大岗摄/光明图片 教育发展,师范先行。近年来,如何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师范、鼓励师范院校坚守师范特色师范教育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母机”。
被授予“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的26岁铁四院工程师葛钰成为铁四院史上最年轻的女劳模。这个入职三年的90后女孩凭啥成为劳模?
“只要给它时间,它就一定会到达终点!”这就是蜗牛,也正是林建锋喜欢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