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校)一案”推动职教创新发展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出台《关于“一市(校)一案”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要坚持市级统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趋势、产业需求、人力资源规划。
“玩学融通”课程 让学生与未来相约
拥有一块花田,亲自种出美丽的鲜花,这是很多孩子向往的事情。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学校为三年级学生开设了项目学习课程“花田记”项目学习课程“花田记”。
何鹏飞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一些地区整体迈入低风险,教育教学秩序也开始有序恢复。复学物资储备是否充足,是衡量复学准备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依据,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各界都在着力储备测温仪、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物资,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师生复学后的身心健康。
爱心家长、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在复学的准备阶段,不少机构和个体在想办法捐善款、捐物资,为师生返校复课的安全、平稳、有序而努力。不过,日前媒体报道广东某小学在家长群中发布捐赠倡议书,号召学生家长在微信群里“接龙”,回复所捐赠口罩等物资数量的明细。尽管校方表明是“自愿”,但也有舆论认为这样的“自愿”可能变为“被自愿”。
每所学校自身特点不同,所制定的复学方案也不尽相同,尽管校方为复学全面开启防疫物资“备战”模式无可厚非,但微信群“接龙”捐赠的方式值得商榷。在疫情防控期间,口罩等防疫物资一度成为社会紧缺品,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同,家长购买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口罩等防疫物资的能力也有大有小、有多有少。而且,班级的家长微信群是一个公共空间,往往又是熟人圈子,班主任在群里发出号召,有可能会让一些家长陷入两难。比如,有的家长多捐一些钱物,但希望做好事不留名;有的家长因为条件有限,照顾好自己家庭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群里的“自愿捐赠接龙”一方面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无形中给部分家长、学生带来攀比的压力。
实际上,即便是捐赠也可以换种更好的方式,现阶段国内防疫物资不会像疫情初期那样,有钱买不到或者背离市场行情太多。校方如果公开透明地向社会表明防疫物资需要多少、用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发放,一定会有愿意捐赠的爱心机构和家长,只要能用到实处,守护复学复课师生健康安全,社会各界一定会形成强大力量,助力学校守牢复学复课疫情防控阵地。当然,寻求社会捐赠之外,学校所归口的教育部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也要在复学后的防疫物资准备上承担责任。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出台《关于“一市(校)一案”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要坚持市级统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趋势、产业需求、人力资源规划。
拥有一块花田,亲自种出美丽的鲜花,这是很多孩子向往的事情。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学校为三年级学生开设了项目学习课程“花田记”项目学习课程“花田记”。
28日,“4.30”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来临之际,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交警、教科部门联手,让接地气、易掌握的交通安全常识通过“云课堂”平台“飞”到全区35000余名中小学生身边。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涑水联合双语学校是一所新建校,办学一年多来,在以赵涛征校长为中心的校委会班子的领导下涑水联合双语学校,是运城市盐湖区政府部门在2016年开工建设的一所集小学。
43岁的罗翔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3月9日,他受邀把自己的刑法课“搬”上B站(视频网站),两天之后涨粉百万,如今粉丝数量已超532万。
有一位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从不问学生“听明白没有”,而总是问:“我说清楚没有?”他就是吉林师范大学教授侯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