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实施方案 完善保障机制 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
《方案》明确提出,“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北京发布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实施方案 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同步调整
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在《方案》中,北京市特别提出要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提高教师待遇,同时还要加大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的配备力度。
今天(25日)起,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初中入学迎来志愿填报;朝阳区也将在明天(26日)启动小升初一批次派位志愿填报。由于今年北京市首次实行“公民同招”、公办寄宿派位入学等重大调整,在小升初志愿填报上,多区有所调整,成为家长“择校”的关键机会。
全区派位:“择校”机会要抓好
今年,朝阳区小升初一批次派位入学包括民办学校、公办寄宿学校、朝阳区范围内公办初中学校和一般公办初中学校;每种入学方式限报一所学校,可以不满额填报。朝阳区范围内公办初中学校为朝阳区新增的入学渠道,符合条件的小学毕业生可以在朝阳区范围内的公办初中校中自愿就近选择一所学校登记报名,并在“朝阳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转学报名系统”中完成报名志愿的填报。
朝阳区新增的这一入学方式和海淀区已实行多年的登记入学有些类似,将此前取消特长生、压缩寄宿生等释放的名额拿来派位,为学生增加了一次在更大范围内入读心仪学校的“择校”机会。西城区在小升初也有类似的政策,在西城区派位时,符合入学条件的小学毕业生在西城区范围内可填报1至5所学校作为入学意向。
海淀区今年这一入学渠道也有所变化。今年,海淀区将公办初中登记入学和公办寄宿学校(班)、民办学校志愿混合填报。家长可自愿选择填报1到10个志愿,也可放弃填报志愿。
此外,海淀区招生考试中心提醒,填报的志愿一定是家长经过认真选择确认的学校,不要填报不想被录取的学校;一旦被所填报的学校录取,初中入学服务平台将锁定录取结果,不得更改。同时,在志愿填报时,家长可以兼顾“校额到校”政策,结合优质高中的就学机会,选择有潜力的普通校。
民办校:避免在热门校扎堆 谨慎匹配
今年,民办校派位首次正式实行。
海淀区公办初中登记入学、公办寄宿学校(班)和民办学校志愿混合填报,朝阳区将民办学校、公办寄宿学校、朝阳区范围内公办初中学校和一般公办初中学校纳入同一批次。西城区民办校志愿填报单独派位。虽然不同区在民办校派位上设置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均为自愿参加,可以选择不参加。
专家提醒,在选择填报民办学校的家长,务必考虑民办学校收费、住宿、班型、校区等信息。同时,由于民办校志愿“紧俏”,家长在填报时需要慎重考虑,不要在热门校扎堆,而是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匹配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
9日起陆续公布派位结果
根据日程安排,6月9日15时后,海淀区家长可登录“海淀区初中入学服务平台”查询电脑随机录取结果。朝阳区的一批次派位也将在6月9日进行,6月10日区招生考试中心将完成对一批次派位入学方式录取学生的审批。西城区将于6月5日安排全区派位和特色校派位,6月9日将安排民办校派位,6月19日安排学区登记入学派位,7月2日安排学区派位入学。
最后,需要提醒家长和学生要及时关注派位录取结果,为后续入学方式做好准备。(总台央视记者 柴丹枫)
《方案》明确提出,“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在《方案》中,北京市特别提出要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提高教师待遇,同时还要加大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的配备力度。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拓宽就业渠道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劳动教育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必要之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2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尽管知道无可避免,但当送别的时刻来临,依然令人心生怅然、情难自禁。5月19日,教育家陶西平去世,不少教育工作者为此泪沾衣襟。
方汉奇,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史学者,也是新中国新闻学重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迄今培养了50多位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