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掌握自理能力比多学点文化知识更重要
做好幼小衔接 家长不必犯难
贾林娜
■往年五月份是本市小学的统一报名招生时期,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小学招生的时间延后。而随着孩子居家生活的时间延长,不少适龄入学儿童的家长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起来:本来计划在孩子入学前,由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引导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准备,或者把孩子送到教育机构举办的学前班提前做好知识储备;而现在再过几个月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孩子却在家里懒散地“混日子”。家长们着急又担心,这样状态的孩子如何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调查:孩子即将入学,家长颇感为难
小悦今年9月即将入学。最近这段时间,小悦每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催着妈妈带她到楼下小花园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看着跟小朋友一起疯跑的女儿,小悦妈妈张女士着急又无奈。她说,上学期就给孩子报名上了学前班,简单加减法、古诗词、英语儿歌什么的倒是都学了一些,可是假期一延长,孩子之前学的知识都还给了老师。怕她上小学后不适应上课节奏,每天想让她复习一下,顺便也练习一下“坐功”,可这孩子压根儿坐不住。这么下去,很担心她上学以后认真听讲都是个问题。
据了解,跟张女士有一样担心的幼儿园大班学生家长不在少数。孩子晚睡晚起、生活时间不规律;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急躁,有逆反心理是家长们最感焦虑的三个问题。有家长表示,孩子每天晚上10时过后还在兴奋地玩,随时随地想吃就吃,对家长的要求充耳不闻。以前总想着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由老师管教,或者在上小学前报一个短期的学前班,让孩子适应学校的课堂节奏,调整作息时间,再学些语数外知识。而现在小学报名时间延后,居家生活时间延长,孩子在家里越待越懒散,这样的状态怎么能适应小学的生活呢?
幼儿园园长:从小事入手,让孩子学会自理
河西四幼园长、正高级教师唐晓岩说,对孩子的入学准备,有的家长确实有依赖心理,盼望老师能起到主导作用。但今年的特殊情况下,家长是每天与孩子相伴的人,现在开始,家长们应该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现在也在编辑录制幼小衔接教育的网络课程,给家长们提供指导建议,帮助大班的孩子顺利入学。
唐晓岩建议,家长们要放弃依赖心理,首先从调整孩子一日作息时间开始,矫正孩子的惰性。不能让孩子过多地看电视以及接触电子产品。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长要以身作则,全家人一起摆脱慵懒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健康饮食、合理锻炼。
其次,不少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就是多学文化知识,这是一个误区。入学前的孩子要多注重能力的培养,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孩子的能力。复工状态下,家长们仍然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实现高质量的陪伴。比如跟孩子一起阅读,阅读后采取提问的方式互动,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一起玩拼图和走迷宫游戏,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等。
再次,可以从每一件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可以尝试给孩子设定生活中的小任务,比如让孩子自主刷牙洗脸并且勤洗手,从个人卫生入手,养成自理能力;做饭的时候让孩子当小帮手,通过准备食材,让孩子学会辨认食物、数数等,潜移默化传授知识。在孩子跟小伙伴的游戏中,鼓励孩子自主跟小伙伴和他们的家长表达愿望,学会跟成人的交流,学会自主探索感兴趣的事物,为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和能力准备。
最后,有的家长为孩子缺少学习兴趣感到焦虑,也不必硬性矫正。尽管孩子年龄小,建议家长也要跟孩子平等对话,在跟孩子一起做好入学准备的时候,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而不是冲动之下跟孩子发脾气,这样会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反倒不利于正确引导。
小学老师:规范作息,培养孩子表达能力
和平区昆明路小学高级教师王霞常年在低年级任教。她说,往年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学校会安排一周的适应期,让孩子们熟悉学校环境、适应上课节奏、多了解老师和同学。今年对于新一年级学生,学校和老师会考虑特殊情况下入学新生的状态,更加细致地安排适应期的内容。接班的任教老师都会仔细了解学生的状况,与家长多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法。
与幼儿园老师的看法一致,王老师认为,调整好作息时间是入学前家长首要帮助孩子的事情。如果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被打乱,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适应学校新环境。有规律地生活,才能让孩子树立即将成为小学生的意识。另外,现阶段为孩子积累知识而学习并不可取,建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固定一个每天学习的时间,无论是趣味识字还是数数接龙,都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让孩子向往小学的学习生活。
有的孩子活泼好动,专注力不够,王老师建议,家长可以跟孩子做一些训练专注力的小游戏。比如训练孩子安静坐下听一段故事,跟孩子一起画画等。并不要求孩子能安稳坐住40分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保持20分钟左右的专注力就好,因为在小学课堂上,老师的课程设计也是多样的,讲授新知识也不会占满一节课的时间,会有多种教学环节让孩子写一写、练一练、动一动,所以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孩子坐不住40分钟。
此外,小学与幼儿园的要求不同,对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家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强化孩子自理能力的训练。比如学会快速整理物品,快速穿脱衣服,主动表达“上厕所”等愿望,并且能照顾好自己及时喝水等。
有的家长认为,没有幼儿园或学前班的教育,孩子入学后会跟不上教学进度,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培养孩子好的习惯比学知识更重要。以语文学习为例,一年级语文的第一单元是教孩子认字,第二单元才开始学习拼音,如果家长并没有把握教好孩子拼音,放手交给老师也可以;孩子的听话理解能力没有问题,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的数学题算不明白。入学前,家长可以教孩子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学会自我介绍;而且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因为学会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可以让孩子能自信地回答老师提问、跟老师同学无障碍地沟通交流,有助于孩子更快适应小学生活,这些远比学会拼音、识字和加减法更有用。
心理专家:家校联手,帮孩子摆脱懒散
12355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首席心理专家东玉林老师表示, 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居家生活的几个月,如果不注意规范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加上没有中小学生那样网络课堂教学的约束,孩子的懒散状态很难被纠正。此时家长既不能焦躁发脾气,也不能放任不管,把希望寄托给老师。让孩子有规律地作息、远离电子产品,是家长最易入手,也最易取得效果的教育办法。
做一个有准备的家长,要先从放平心态、保持冷静的头脑做起,为自己和孩子做一个入学准备的计划,保持安稳的心态。另外,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可以对大班孩子和家长做一个包括孩子在家表现、在家学习情况的调查和评估,征求家长的意见,给学生家长提供一份可实际操作的幼小衔接教育规范要求文字版。离开了集体教育环境,孩子的规则意识淡化,也缺少了和同龄人相处的意识,家长就要根据校方的建议,负起对孩子监督引导的任务,帮助孩子找回要遵守纪律的感觉,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各种入学准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