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良家风 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社会

弘扬优良家风 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2020-08-10 16:55:51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这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深化道德教育引导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他以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为营养源泉,立足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围绕家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2014年他在河南兰考调研时会见并称赞焦裕禄的子女们继承了好家风,2016年12月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公民道德养成的起点,好家风支撑的社会必然是公民道德弘扬的社会。由家庭这个私德领域到反映社会风气的公德领域,优秀家风的传承,特别是先进模范人物的优秀家风,起到了榜样和表率作用。

  公民道德是每一个国家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从宏观层面来说,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履行公民道德规范是维护良好公共秩序的基本保障,实施的手段主要是通过道德教育,发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化作用,使得履行道德规范的意识内化为公民的自觉意识。从微观层面来说,作为公民对自己的国家负有责任,其中包括在道德上身体力行,遵纪守法,履行道德责任并享受相应的道德权利。这种公德的养成虽然有着国家道德教育体系内的硬举措,但是仍然需要社会成员自觉达成家庭教育和国民教育的一致性,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社会的德,个体家庭作为私德存在的主要场所,所形成的好家风能够为公民道德养成创设良好家庭环境,成为公民道德养成的社会细胞。

  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家风家训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家训中的优秀道德规范已经广为流传。这些优秀家风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是社会风气的稳定器。

  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有机构成仍然是千万个家庭,诸多现代社会公共道德理念例如忠诚、责任、亲情、公益等需要在家庭中涵育,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为公民美德培育厚植情感基础。中国家庭传统注重言传身教,重视感恩、孝敬、尊老爱幼等良好道德品行的传承,由此形成的优良家风构成了社会风气的底色,其中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支撑。我国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中的家庭美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

  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还须更好地传承红色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需要全面把握老一辈共产党人在家风建设中铸就的“红色”之魂,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使自己始终成为红色家风的优秀传承者和模范建设者。

  三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群众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首先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切实以身作则践行公民道德,树立道德示范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抓好重点群体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直接影响着全社会道德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因此,高度重视优良家风在廉政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党政领导干部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履行公民道德的要求,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领域。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社会系统工程,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利用我国历史悠久的优秀家风文化资源,是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之道。

  (作者:刘琳,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 王晓超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