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让思政课更有温度 - 教育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把思政课开到历史现场、生活现场和学生的创作中,滋润心灵、助推成长

红色文化让思政课更有温度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5-29 03:42

原标题:把思政课开到历史现场、生活现场和学生的创作中,滋润心灵、助推成长(引题)

红色文化让思政课更有温度(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阅读提示

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到课率”“抬头率”“走心率”,把思政课上成“宝藏课”?重庆不断探索思政课的“革新密码”,从优化资源供给、创新形式载体等方面,把区域红色资源用好、用活,为“思政课”赋能、为“立德树人”添彩。

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红岩“大课堂”。让青少年不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在成长拔节育穗期扣好廉洁自律的“第一粒扣子”。近年来,重庆市教育系统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路径,不断完善“大思政课”铸魂育人体系,立足优势学科和校本特色,初步构建了大中小各学段纵向有机衔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学校与社会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

日前,“行走红岩·清廉行”红岩大思政课之党团队一体化清廉教育首发仪式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举行。重庆沙坪坝区部分中小学校的新党员、预备党员、新团员、新少先队员代表等100余人,开启了沉浸式红岩清廉教育之旅。

据了解,重庆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培育《红梅花儿永放光彩》《红岩少年向未来》等系列云端思政优课,杜绝思政课浅表化、标签化、概念化,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连续开展12届立德童剧创演活动,创作精品剧目400余个;开展“书香学灯耀红岩”读书行动,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开展“寻根·行走的青春”研学活动,开发“强根正气”研学读本,引导学生把气接上,把根扎下;开展“小小红岩志愿者”活动200余场,让人成为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

“我们生活在歌乐山下,长在嘉陵江畔,‘红岩精神’是这座城市永恒的精神丰碑,铸就了这座城市坚毅不屈、砥砺奋进的精神基底。”5月20日,一堂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的思政课在重庆川外附小开讲。授课教师从小说《红岩》中的故事为切入点,让学生从人物故事中感受红岩精神的伟大,感悟先辈们坚定信念和牺牲奉献的高尚品质。

“通过这样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我明白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让我从革命先辈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该校四年级学生侯稷安说。

“区域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学校上好思政课最鲜活的素材。”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章光虎表示,上好校园“思政课”,要从优化资源供给、创新形式载体等方面,把红色资源用好、用活,从而为“思政课”赋能、为“立德树人”添彩。

让红色文化可听、可看、可学

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以1949年重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大背景,通过《黎明前的黑暗》《意志的考验》《心中的国旗》《坚定的信仰》《永恒的丰碑》等9个故事的演绎,讲述了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种种酷刑折磨面前仍然忠于信仰、坚守理想,不折不挠、宁死不屈的革命故事。

近日,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13名大学生开启了“探访革命圣地、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实践活动,将“静态”思政理论与“动态”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们感受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当天,在1949大剧院门口,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1949剧目的剧情,朗诵着剧目中的唱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那些狱中革命者坚韧不屈、英勇牺牲的场景,他们脸上的血迹和坚定的眼神,深深触动了我。”该学院大学生郑名敏看完剧目发出如此感叹。

重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老师看完演出对记者说,这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将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在真听、真信、真用、真感悟中持续做好思政课铸魂育人工作。

除了组织大中小学生观看红色演出,由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精心打造的红岩特色思政课“红岩革命故事展演”走进校园,以鲜活的艺术表演形式,为学校师生带来一堂有情怀、有温度的思政课。

红岩革命故事展通过《周恩来的四次校园演讲》《红色女特工——张露萍》等八个剧目,生动讲述了重庆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展演通过讲、演、唱等舞台表演形式,将红岩英烈对党至真至诚、无怨无悔的坚定信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创“大思政”工作坊

“你画的是江竹筠,想想她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时,是何等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因此在人物眼神处理上,要表现得更坚定、从容……”5月25日一大早,四川美术学院40多名学生背着画板来到红岩村,一堂生动的写生课正在进行。

把思政课开到历史现场、生活现场和学生创作中,正是川美厚植“思政+艺术”育人模式,在全国首创“大思政”工作坊的一次全新探索。

近年来,重庆高校不断探索思政课的“革新密码”,提高思政课的“到课率”“抬头率”“走心率”,把思政课上成了“宝藏课”。

红岩,一直是川美师生的创作宝库。“这次写生课,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次专业课,更是一次与先烈的跨时空对话。”川美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学生刘列凤如是说。

“我们创新打造的大思政工作坊,就是将思政课堂与专业课堂有机融合,探索思政+艺术特色育人新路径,打破艺术院校传统专业教育重技能传授、轻价值引领的弊端,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提升学生的‘抬头率’‘走心率’。”川美党委常委、副校长段胜峰说。

川美“大思政”工作坊,还专门设计了诸如考察报告、影像记录、生活劳动、艺术展演等多层面、多维度、多形式的课程作业,让学生在思政老师与专业老师共同搭建的教育资源环境中,从思政角度提炼出“专业”性的见解,从专业角度深化“思政”性的见识,把思政要素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

“用艺术的‘思政’丰富课程的内涵,用经典的‘艺术’诠释思想的深邃。我们除了在全国首创大思政工作坊,还承担了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获批了20余门国家级、重庆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让理论‘立’起来、课堂‘新’起来、思维‘活’起来。”川美宣传部部长贾安东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