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冯骥才首次直播发布新书《艺术家们》
“作家要努力留下能立得住的人物”(图)
原标题:天津日报记者 仇宇浩
著名作家冯骥才酝酿多年的新长篇《艺术家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前,78岁的冯骥才首次线上直播发布新书,与文化学者、作家祝勇和主持人朱迅一起畅谈,分享创作初衷、艺术感悟和创作背后的故事。
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是冯骥才的“四驾马车”,在社会转型时期,冯骥才对国内绘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现代文人画方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冯骥才说,“我本身也是画家,在1978年写作之前画了15年,我比别的作家更关注画坛和画家在不同时代的命运。上世纪80年代,我就想写《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的中篇。等真正成熟的时候,它就来找我了。”
新作《艺术家们》以几位青年艺术家的生活和事业为轴,展开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艺术家们的生活故事和创作历程,是一代人的生命史、心灵史、艺术追求史,也是大时代社会图景的见证。冯骥才在书中融入了对绘画、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独特体悟与思索,在他看来,“艺术家工作的本质就是在任何地方都要让美成为胜利者。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有才华、有很强的发现美的能力、有创造性,更重要的是精神至上,要有高贵的灵魂和奉献精神。”冯骥才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追求写美,“美的敌人不一定是丑,美还有一个敌人是俗。俗是从哪儿来的?我认为俗是庸俗价值观带来的,俗里面包含了很大的诱惑,特别是财富的诱惑。庸俗的价值观腐蚀了许多人的灵魂,打垮了或者说毁灭了很多原本才气纵横的艺术家。这是我必须要让读者看明白的。”
《俗世奇人》系列和《艺术家们》写的都是天津,但它们完全不同,“它们都是天津这个城市给予我的。天津跟其他任何中国的城市都不一样,它有非常本土的老城生活,也有1860年之后产生的近现代生活,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气质。我写《俗世奇人》系列,就想通过一群人把这个城市的集体性格、独特文化写出来。因为最深刻的文化还是在人的性格里,把它记录下来,就能找到这个城市的性格。我从小在五大道长大,《艺术家们》里写的这些年轻艺术家,都是我这个生活圈里的,写的是艺术问题。”
问及新作可否视为自传,冯骥才说,“小说里确实融入了很多我个人的感受和思考,像主人公楚云天跟日本大画家平山郁夫的对话、跟吴冠中的对话,其实就是我跟平山郁夫和吴冠中的对话,但不要认为小说里写的都是我的事。”
书比人寿,冯骥才说,这也是作家的幸福所在,“像曹雪芹虽然人不在了,但他笔下的人物还活着,所以作家的精神生命就是长寿的。能不能留下值得思考的、鲜活的、有个性的、让人感动的形象,这是作家要奋力追求的,也是我们现在提出的,不仅要有文学的高原,还要有文学的高峰,高峰就得有经典,经典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有能立得住、存得下的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