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市博物馆,每周日下午1点开始的“国学经典诵读,书香飘逸童年”国学经典诵读公益讲堂人气很旺,孩子们跟随北华大学的文化志愿者们学习朗读发声技巧、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外塑表达能力、内修国学素养等。丰满区艺术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孙嘉艺说:“我很喜欢听哥哥姐姐们给我讲古诗,既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交到了很多有相同兴趣的朋友。”
家长也纷纷为这些大学生文化志愿者点赞——“国学课堂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道德修养。他们也都想成为像哥哥姐姐一样的文化志愿者。”
公益讲堂负责人、北华大学文学院团委书记刘娟娟表示,“鉴于讲堂的受欢迎,下一步将联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部门,考虑在市内各区的群众艺术馆开设新的授课点。”
北华大学文化志愿者带来的国学讲堂、打造的“善德”文化精品社区等多项品牌志愿服务,都在吉林市文化志愿服务的完整链条中。据统计,去年全年,吉林市文化志愿者共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千余场次。
“我们依托市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等设立市级文化志愿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为文化志愿者开展服务提供基本保障。此外,以租赁、合建、合作等方式建立社会性质的市级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配备基本配套设施设备,满足广大文化志愿者自发开展培训、展示、排练等各类文化活动需求。”吉林市文广局局长闫海春介绍,“再就是依托城区商场、茶馆、酒吧、社会力量办学组织、文化经营企业等,全面建立功能多样、分布广泛的文化志愿者之家,让全民阅读服务点、图书馆借阅站、文艺培训排练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遍地开花。”
文化志愿服务正在与政府服务相融合、与市场服务相衔接,共同构成了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文化志愿者们以各类问题为导向、以居民需求为目标,创新服务方式,将书籍、讲座、培训等送到百姓家门口,带来了文化志愿服务效能和社会影响力的双提升,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亮点。
当前,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文化志愿服务延伸服务手臂、提升服务效能提供了便利。如今,通过文化志愿者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各类“点单式”预约服务、群众信息反馈专栏、文化志愿服务“菜单”等都一目了然,吉林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利民说,“通过互联网将供求两端充分结合起来,以需定供,文化志愿服务的精准服务和社会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本报记者 郑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