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惊艳全球-中工文化-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文化

文化头条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惊艳全球

2020-11-17 15:55:05 来源: 中工网

  原标题:“今年世界唯一”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惊艳全球

  中工网记者 李娜

  “原来我们以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独一无二,因为全世界没有冬季的戏剧节,今年它带来的惊喜是在疫情影响之下,成为世界唯一正常举办的线下国际戏剧节。”11月16日,在西昌特有的冬日暖阳下,置身微波荡漾的邛海边,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第一发起人、艺委会艺术总监、著名戏剧演员濮存昕在接受采访时言语中尽是自豪。

  作为迄今为止我国西部唯一的国际戏剧节、世界冬季戏剧节,于11月7日启动的2020 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正在火热推进。以“回归和凝望”为主题,立足戏剧展演、戏剧论坛、戏剧孵化、戏剧教育、戏剧生活、戏剧文创、戏剧旅游等7大内容支点,在本次戏剧节持续近一个月期间,将在35个场地举办109个项目、439场活动,搭建起戏剧界交流的平台、普通群众接触戏剧的机会,也再一次用戏剧的形式让世界重新了认识了古老而神秘的大凉山。

“今年世界唯一”惊艳全球

  “中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感谢你们为疫情控制做出的努力的典范,希望几个月后我们也能和你们一样。”11月16日下午,在以“戏剧精神永不停息——世界戏剧节对话西昌”为主题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重磅活动之一的2020西昌国际戏剧论坛上,来自八个国家的著名戏剧人进行视频连线主题发言。作为今年世界唯一如期举办的国际戏剧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受到广泛赞誉。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秘书长尼克森·皮塔卡便在主题演讲中感叹,由于疫情袭来,很多演出被取消,尽管沮丧,他们仍在艺术上谈论和尝试各种可能。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边缘艺术节项目总监乔安妮·奥卡拉汉也谈到了当地在疫情之下受到的挑战,为此他们不断跟艺术家讨论,希望找出最佳演出形式来呈现艺术作品。同时,他们也在尝试社区连接,希望人们在疫情下不要觉得孤独和与世隔绝,应该去尝试更多艺术形式。她相信戏剧精神永不停息,一定会在疫情后继续发扬。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11月5日至15日举行的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延期至2021年举行。论坛现场,作为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之一的赖声川导演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隔空为疫情防控阶段能如期举办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竖起了大拇指。在他看来,戏剧和剧场有疗愈的作用,应当更贴近生活,让人们可以得到营养,获得共同往前走的力量。

  国际戏剧协会总干事托比亚斯·比昂科尼在发言中称,戏剧节是欢快的聚会,地方和国际上的都可以参与,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都可以享受其中,这是世界的窗口,是教育的机会。他表示自己2019年参加大凉山得到了非常棒的体验,希望能参加2021年的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同时希望全世界的戏剧人在疫情期间发掘创造力,不断成长,繁荣发展,永远不要放弃。

“戏剧”为何发生在大凉山

  大凉山戏剧节是由包括濮存昕、李亭、阿来、黄定山、李伯南、赵淼等23位中外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共同发起。尽管这已是“戏剧”在大凉山开启的第二次国际盛宴。但依旧有很多人发出“为什么会是凉山”的疑问。

  “让世界上的戏剧和大凉山的传统文化融合,让戏剧和这里的山水自然融合,让更多社会大众能够参与到戏剧中来,这是我们发起戏剧节的初心。”戏剧节最初的召集者和发起人之一李亭是知名编剧。这些年,从四川人艺院长任上退下来的李亭,也一直在帮大凉山地区做歌剧和音乐剧,这块充满古老艺术灵性的土地总是让她着迷,她走过这里的很多山区,尽管有着独具魅力的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但仍是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如果只靠一两个剧目是不能达到的,那就让文化扎根下来,做一个戏剧节,把文化留下来。”办“戏剧节”的念头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事实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有着很好的天然基因。

  冬日的西昌,暖阳高照,山水壮丽,为“戏剧”的发生提供了广阔天地。而比气候更加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大凉山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积淀。作为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凉山保留了世界上最为传统的彝族文化。十四个世居民族保留着各自绚烂的民族文化。凉山民族歌舞享誉全国,众多的音乐人、诗人、传媒人从凉山走向世界。闻名于世的彝族火把节更是全世界唯一“玩火”的节日。

  “凉山同样具备做戏剧节的硬件基础和组织能力。”濮存昕表示,戏剧是在讲故事,通过人来表现生活的各种不同的样式。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不仅有专业剧团,有业余剧团,还有学生剧团,有很多很多样式。从明年开始,可能会有戏曲加入到戏剧节中来,比如川剧、京剧等。他希望通过戏剧节,让凉山、西昌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多关注,让这里的民族文化得到发掘和提升。同时他也期盼有年轻人喜欢上戏剧,把凉山的民间、民俗文化融进大舞台表演、大戏剧创作中。

“戏剧旅游”为市场带来活力

  11月16日晚,在曾经作为央视春晚凉山分会场的阿惹妞剧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迎来“戏剧盛典”,极具彝族风情的演出,在“远”“水”“伞”“火”“年”五个篇章中,将祥和的彝族生活图景淋漓尽致展现。在卫星基地的盛名之下,在“扶贫”重点区域这样举国关注的焦点之下,“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向世界表达了凉山,也让世界重新发现了凉山。

  戏剧教育与社会性是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重要支点与重要属性,而其产业性是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所承担的另一重要使命。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资源没产品”“有企业无产业”“有消费无市场”是西部文化旅游发展的三个困境,同时也成为国内大多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瓶颈。也正因为如此,在川渝之外,了解西昌这一避寒胜地和旅游城市的人并不多。因此“戏剧旅游”成为了凉山文旅融合的一次新探索。

  凉山州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在整个戏剧节发起单位凉山文旅集团的设想中,大凉山戏剧节并不仅仅是一个节庆,而是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一个努力打造的凉山旅游文化品牌,这个品牌的本身,可能会带动整个大凉山文化旅游系统的提升,最后真正刺激文旅产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凉山也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越来越多的人进来,开始展现“我们是谁”。

编辑: 李学平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2020年七夕节

    以民间故事为载体的七夕节,是中国人歌颂美好情感、追求幸福生活、推崇责任担当的节日,始于上古,传承至今。

  • 聚焦2020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不断创新的阅读手段拉近了阅读与人们的距离,但无论什么形式,我们都能在书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乐趣。

  • 沧桑巨变70载: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优势栏目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 优势栏目

    小满: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