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勇: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铆装钳工首席技能专家。
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参与国家多个型号飞机的研制生产,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第十三届航空航天月桂奖“大国工匠奖”、天府工匠、四川工匠、成都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
我叫刘时勇,是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名飞机铆装钳工。
1988年,我来到132厂,至今已有36年。132厂是一个有着65年历史的航空装备制造企业,先后生产过歼-10飞机、枭龙飞机和歼-7系列等军机产品,还包括C919、ARJ21机头研制和B737、A320/340等民机部件转包生产,以及汽车模具、柴油电喷、磁悬浮列车等非航空民品。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工程、神威之光……一项项“大国重器”的背后,活跃着一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身影。
如何成为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我想,雷锋日记里的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它告诉我们,要立足岗位、勇于担当,将“爱岗敬业”这四个字切实地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行动上,发挥最大的潜能,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36年如白驹过隙,但对于我这个普通的飞机铆装钳工来说,它承载着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是寒来暑往、孜孜以求的拼搏历程,更是上万个日夜磨炼技艺、突破自我的奋斗历程。1988年10月,当我第一次走进成飞公司的大门,穿上航空蓝色的工作服,跟随着师父的脚步,目不暇接地看着各种型号的飞机时,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抑制,当时就认定了这是我一辈子都要从事的工作,并且要做就做最好的,“航空梦”从此在心底扎根。
刚进厂时,自己对很多事情都很陌生,因为没经验,干活儿经常犯错。有一次,零件与零件之间开敞性较小,钻头较长,当时经验不足,用力过猛,钻穿了下一个零件。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因此不断告诫自己,要不断努力。
我脾气比较倔,认准了的事就要把它做好。为了把每一颗孔径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之内,只要自己完成了手头的工作,就找来材料练习,有时也利用报废的零件练手。当时我只有初中文化,理论基础差。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班。白天工作,晚上夜校,就这样开启了单位、学校、单身宿舍之间三点一线的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的汗水终于获得了回报。通过努力,我完成了职业技术培训班的学习课程,先后取得了成飞技校的初、中级技术证书和高级技术证书。
为了积累经验,我大多数时间都在“陪飞机”。在飞机装配过程中,操作空间是个大难题。特别是装配这种纯手工活儿,人进去了,翻个身都困难,只能趴着、躺着、跪着在里面进行修配打磨、制孔、铆接装配。有时候由于环境所限,还要被倒吊着来进行铆装。
飞机壁板的结构很复杂,制孔空间狭小,只能容纳一个人制孔,操作本来就不方便,这是其一。其二,操作需要一边看图、一边制孔,如果对图纸没理解透彻,或者精力不集中,稍微一走神,就极易产生错误,如果造成群孔超差,就有可能造成几十万元,甚至是几百万元的损失。在安装壁板后,框与框之间将会产生一个盲区,没有制孔空间,很难制孔。
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在盲区自制了一个制孔样板。这样就不用一直看图纸,同时解决了操作空间小的问题,既节省了时间,又不容易出质量问题,技能一般的学员都可以操作。
随着飞机性能提升、技术进步,纸质图纸全部变成了电脑数模。不会使用电脑,成为摆在我面前的另一道难题。为了不落后于时代,我自己买了一台电脑在家学习,找图标、开软件、学打字……一样样学起,光是学拼音打字,我都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学会使用电脑后,我就从学习工艺电脑数模方法开始,认真研究数模应用,逐渐掌握了电脑数模的使用。
为了保证装配不出差错,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坚持核对操作使用中的大纲数据,强化大纲的工艺指导性。我们的团队经过两个月的全力奋战,最终完成了近500本大纲数据核对工作,并及时更改、修正了部分存在问题和无法操作的大纲。
当初进厂时对自己许下的承诺,我始终没有忘记,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我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获得了一些荣誉,从集团三等功到公司劳模,我的脚步走得更加坚定。
2004年,我获得了参加全国性飞机铆装钳工技能大赛的机会,比赛前一晚,我不断给自己鼓劲,告诉自己要放平心态,只要稳定发挥,还是能够争取名次。
决赛现场的气氛异常紧张。图纸一发到手,我就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8页图纸,足足看了40分钟,装配流程才在我心中逐渐成形。拔下气管那一刻,我长舒了口气。整整7个小时,30多个人的比赛,只有5个人做完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场比赛我获得了第一名。当年,我也荣获了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这些年来,我见证了“国之利器”的换代升级,自己也由一名学徒工成长为高级技师、首席技能专家。2010年,公司成立以我的名字命名的生产团队;2015年7月24日,正式成立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2022年,工作室跨单位成立贵飞工作区。以工作室为平台,通过“技能提升、技术创新、技艺传承”开展技能人员培养,塑造精英团队,至今已有50余人,工作室“从精品到精英,从优秀到卓越,从一花独秀到群星灿烂”的品牌效应逐步打响。
刘时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召开季度例会,讨论季度工作进展与下一季度工作计划。
近年来,我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攻关、人才培养等工作。首次引入实战模拟训练平台,用于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及对外学习交流,切实保证了“传帮带”效果。通过创办技术论坛、技师微课堂,促进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先后举办、承办各级技能大赛,为技能人员搭建快速成长平台。同时,工会小组定期向各班组收集专项培训需求,树立个人及团队标杆,营造积极、融洽的团队氛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不忘初心来时路,坚守匠心育桃李。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岗位,不断创新,做有崇高理想信念、有高尚道德情操、有广博扎实技艺的工人、匠人、老师,努力带动更多的一线产业工人,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载于《工会信息》2024年第7期)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