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非法占用耕地戴上“紧箍咒”-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幻灯片

给非法占用耕地戴上“紧箍咒”

乔金亮
2020-09-17 08:23:56  来源: 经济日报

  当前,全国耕地基本实现了占补平衡,全国中等质量耕地占比八成以上,但耕地保护仍面临诸多老困难和新问题。其中,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城市发展的矛盾突出,部分地方为了保障经济发展,放松了对耕地的保护,以租代征、未批先建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必须落实好藏粮于地战略,严格制止耕地“非农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这启示我们,耕地不是任人觊觎的“唐僧肉”,而是全国人民的“大熊猫”,要给耕地保护增加“护身符”,给非法占用耕地戴上“紧箍咒”。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严格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但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违规占用耕地开展非农建设的情况。其中,有的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绿化造林,有的在铁路、道路、河渠两侧违规占用耕地超标准建设绿化带,有的大规模挖湖造景,还有的通过调整县乡国土空间规划规避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审批,存在批少占多、批甲占乙等情况。这些情况都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也正是此次《通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在。

图片来源:中新网

  从总体看,当前全国耕地基本实现了占补平衡,全国中等质量耕地占比八成以上,但耕地保护仍面临诸多老困难和新问题。其中,保护耕地资源和保障城市发展的矛盾突出,部分地方为了保障经济发展,放松了对耕地的保护,以租代征、未批先建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耕地本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但在一些人眼里却成了“唐僧肉”,一旦工业、商业、住宅用地不够了,就打耕地的主意。一旦道路绿化、城市造景有需要,就打改变耕地用途的算盘。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使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超小,粮食需求量超大,这“一小一大”是我国的基本农情粮情,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近些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应充足,为改革发展大局起到了“压舱石”作用。然而,粮食生产依然是紧平衡,面临持续的水土资源压力,农田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耕地基础地力依然偏低。“万物土中生、有土才有粮”,必须落实好藏粮于地战略,严格制止耕地“非农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

  要建好约束机制,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今后,要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特殊管制措施和特殊保护制度,建立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有奖举报制度;健全耕地监管机制,城市建设不得侵占永久基本农田搞新区,也不得以各种名目违法圈占农地;用好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等监督管理手段,推动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加强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利用耕地的规范管理,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各行业用地标准,采取鼓励与限制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

  要建好激励机制,调动用地主体的管护积极性。加强耕地保护与财政奖补、信贷担保等方面的政策衔接,吸引社会资本和新型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行管护。例如,浙江省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按照每年每亩100元的标准对集体和农户给予补偿,用于农田基础设施修复、地力培育等,补助资金数额与农田保护情况挂钩。这使农村集体和农户能够从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中获得稳定收益。在一些地方,永久基本农田地头都竖有一块标识牌,上面刻着“田长”的名字和举报方式,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农民保护农田的积极性。

编辑: 宋环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