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蕙兰无罪案彰显法治的力量-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采伐蕙兰无罪案彰显法治的力量

史奉楚
2018-11-09 11:20:23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18年11月8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人民法院对4起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再审公开开庭审理,经评议后当庭宣判,原审被告人秦运换、秦帅、黄海峰、肖金山分别被宣告无罪。2016年4月22日,秦运换在卢氏县柿树沟林坡上采挖兰草一丛三株,被卢氏县森林公安局查获。经鉴定,非法采挖的兰草系兰属中的蕙兰。(相关报道见A8版)

  此案由卢氏县检察院公诉后,卢氏县法院以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判处秦运换等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3000元。后秦运换以不构成犯罪为由向卢氏县法院提出申诉。再审查明,现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未将蕙兰列入其中,即蕙兰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卢氏县法院对四人作出无罪判决。

  此案可以说备受社会关注,四名被告人的命运也算是一波三折。从其最初以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获刑到今天的无罪获释,算得上人生的大起大落。这一案件的无罪判决,无疑也彰显出司法机关尤其是人民法院有错必纠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更体现出只有坚守法治,才能维护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无辜者不受冤枉,无罪者不受刑事追究。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最重要的原则。主要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规定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这一原则为各个文明法治国家刑法所采用,其在强调刑法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注重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只有坚持“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才能让人们清楚地了解什么是犯罪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进而对自己行为有准确的预判,不至于总是战战兢兢,担心因某个行为而获罪。

  采伐蕙兰无罪案让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为人熟知。该犯罪主要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蕙兰虽然属于我国加入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中所列植物物种,但是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重点保护植物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准,而蕙兰又不在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发布实施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之中。

  由此可见,认定采伐蕙兰的行为构成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就缺乏法律依据,理当认定其行为不构成该罪,这样方符合罪刑法定的基本刑法原则。即便蕙兰确实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物种,哪怕其濒危程度、珍稀程度、市场价值比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物种高很多,在罪刑法定原则下,也不能作出扩大解释或类推解释,将采伐蕙兰认定为构成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如果真的认为蕙兰值得保护,也应修正相关规定将其列入刑法保护范畴,而非随意启动刑事追责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秦运换等人在原审中如实供述,认罪悔罪,且原审判决未抗诉、上诉,已经生效,但罪刑法定原则下,被告人“认罪”并不代表必须给其定罪,判决因未抗诉、上诉而生效不代表有错可以不纠。一些对法律规定和诉讼程序不太熟知的被告人即便“认罪”,一些判决即便已生效,作为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人民法院也应秉持罪刑法定原则并实事求是地定罪量刑,做到有罪定罪,无罪“开释”。这样方能彰显法治的力量,让法律更有尊严,司法更有权威,公众更有安全感。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进博会:一项创举,一项壮举

    12个主宾国,82个国家,3600多家参展企业,动辄成百上千亿的成交金额……11月5日至10日,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首次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惊艳亮相。

  • 中工时评:支持民企发展:重在行,贵在恒

    这些天,习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在广大企业家和创新创业者中引发强烈共鸣。这一重要讲话和此前总书记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廓清了迷雾,消除了杂音,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其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领域引发的震撼,不啻于一场新的思想革命。

  • 中工时评:读懂“80后90后任千亿国企高管”事件背后的社会焦虑

    这几天,成立多年却近乎寂寂无闻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了。起因是其所属的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前不久任命了几位80后90后高管。

  • 中工时评:工会十七大精神基层宣讲宜“小巧软”

    工会十七大闭幕了,各位代表都已经返回了各自的工作岗位,随之而来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宣讲中国工会十七大的精神。如何传达好工会十七大的精神是当前各级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

人物

  • 郭树清:推动金融机构“敢贷、能贷、愿贷” 坚决消除金融服务民企的隐形壁垒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经济日报记者11月7日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记 者:习近平总书记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什么会在全社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为什么企业界和金融界都很振奋?

  • 等待也是一种守护

    张翰是大连529路区间车的专职司机,一向守时尽责的他,最近在三八广场站,会比原定发车时间多等两分钟。天气凉了,有人愿为你驻足吗?暗夜路长,有人愿为你守候吗?公交车司机张翰用尽责的职业心、敏锐的观察力,给出了回答:让公交车“晚”开两分钟

  • IG:看懂电竞身后的代沟

    据说IG夺冠第二天,微信点击指数超过2800万,比头一天增长3000多倍。我知道很多人不懂“IG”,这很正常。数据说,全国电竞人群平均年龄18-24岁。也就是说,超过了这一年龄,你很可能错失了这一人群的密码。

  • “红色教授”——钱亦石

    金秋时节,满城桂花飘香。不久,钱亦石按照党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协助董必武筹建国民党湖北临时党部,当选为国民党湖北省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主任,主办《武汉评论》。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