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很焦虑——大可不必-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快评

上班很焦虑——大可不必

吴迪整理
2020-02-18 07:23:3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国士成明星——价值标杆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涌现出很多令人钦佩的抗疫英雄。偶像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相信他们的专业判断,礼赞他们的职业操守,视他们为标杆。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说,很多科研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基层工作者成了“网红”。一场疫情,检验着每个职业的成色,也锤炼着时代的偶像观。当今社会日渐多元,更多的人关注、推崇甚至追逐钟南山这样的“明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观念的进步。希望社会各界能进一步引导年轻人树立崇尚实干兴邦、乐于奉献的新偶像观。

◇“宅经济”走俏——大有可为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各类生鲜外卖、电子商务、在线教育流量大增而催生的“宅经济”,凸显数字经济有利于保障当前生活生产稳定有序进行,减轻疫情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各地应以抗击疫情为基础,加快数字政务基础项目普及,加快县级政府数字政务建设进度,推动数字政务由基础型1.0版向智能化2.0版加快转型,实现更多“事项联办”和“一次也不用跑腿”。我国数字政务和数字经济经受住这场大考,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这场大考,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停课不停学——新的挑战

  “停课不停学”工作牵动整个社会,有的老师感慨:“明明是老师,非要逼着人去做主播,心累。”如何适应、掌控这种教育新样态,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大问题。

  光明日报评论指出,“停课不停学”不是要逼教师做主播当“网红”。教师应该扮演好“导师”的角色,从个体差异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还应该扮演好“导购”的角色,指导学生做好内容选择,提高教育效度。也应该扮演好“学伴”的角色,成为学生倾诉、分享或求助的对象。特殊时期的教育形态,对教师的“导”和“伴”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米“安全线”——为己为人

  为防疫需要,火车站出站口划出一米安全线,防止出现接站拥堵;商超收银台前大家自发排起间隔一米的队伍,避免聚集……

  北京日报评论指出,最大限度做好自我防护,维护公共安全,需要人员交互保持安全距离,这是科学战“疫”的需求,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用细节的改变,直面严峻挑战,这或许是疫情之外,我们得以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短短一米的距离,彰显出市民的文明,夯实着城市的安全感。

 ◇租客回家难——科学管理

  返程高峰到,社区防控严。前有春节返乡期间的“谈鄂色变”,有物流司机的“高速?逋尽保?衷谑峭獾刈饣Р蝗媒?帕耍?簧佟氨逼?薄吧掀?薄昂计?闭?谠庥鲛限尉秤觥?/P>

  央视网评论指出,排外,排的是病毒,而不是人的籍贯和身份。防控疫情,措施严格可以理解,但一些社区在用低效的忙碌,掩盖管理的本领恐慌,堵住大门和外地人是最省事的法子。然而,不能把运气赌在社区一环上,况且社区少有应急训练和处置能力。长远看,需要有广泛适用的社区防控指导规范。

◇上班很焦虑——大可不必

  “我梦到发烧了,上班后接触的人更多。该怎么办?”连日来,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但有些返岗复工者过度紧张焦虑,既给身体造成负担,也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广州日报刊发评论认为,疫情面前,紧张烦躁属情理之中。对于返回岗位的人来说,科学理性一定比过度焦虑更加有效。千万别因“伪科学”作乱,慌了自己的阵脚。每一个返回岗位的人,都是战场上的生力军、战斗员,既科学防疫,又甩下心理包袱,全身心地把工作做细做好,一定会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科学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有了积极变化。根据国家卫建委的数据,2月17日0~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79例,连续第14日呈下降态势,全国已有多个省份连续多日无新增确诊病例。

  • 中工时评:宅在家的日子里,不妨学好技能

    “每一次危机都可能是失败的根源,但希望的种子也孕育在其中。”成功的人永远都是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危机中看到转机,关键在于如何做,而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中。

  • 中工时评:加强孕产期女职工防护,值得关注

    特殊时期,特殊人群尤需特殊保护。切实加强女职工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间的劳动保护,这不只关系到女职工个人权益,更关系到万千家庭的福祉。

  • 中工时评:让更多防疫一线劳动者跻身劳模行列

    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里,有许许多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冲在一线。其中,钟南山院士在1995年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2005年又因抗击非典的出色表现而被评为全国劳模。劳模冲锋在前,在疫情防控中对广大职工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人物

  • 我是氧气

    春节前,我作为武汉红会医院的精准扶贫干部一直在武汉黄陂区的大屋岗村驻点,那时我也一直在关注这次疫情的消息和单位的情况。在得知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后,需要人手,我立刻退掉了回甘肃老家的火车票,在1月22日那天赶回单位报到。

  • 天使日记| 嫂子,我们都是你的后援团!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这样一群和死神赛跑的人,他们是父母,是妻子,是丈夫,是儿女……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是身着白衣战袍的“天使”。

  • 用警徽筑起安全防线

    云南省水富市的55岁民警赵志万,今年春节格外忙碌。自己是民警,妻子是疾控中心员工,女儿是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一家三口在春节期间全上了战“疫”前线,这也是赵志万的第二十次春节值班。其间,老赵每天都要面对数千辆车、上万人,白天劝说旅客配合检查,晚上还要为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 《中国医生》热播,这些片中医生就战斗在抗疫一线

    “因为高颜值学霸医生徐晔,看了《中国医生》,然后哗哗哗流眼泪,因为别的医生。”最近,纪录片《中国医生》持续热播网络,引发观众共鸣。人们不仅记住了片中展现的十几位中国医生,共情于他们救死扶伤的点滴细节,以及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真实悲喜,甚至也为他们的命运而揪心。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