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互助,祖国接你回家-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快评

守望互助,祖国接你回家

弓长整理
2020-02-04 07:04:2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守望互助,祖国接你回家

  “今天,我们接你回家!”为接回滞留海外的湖北籍旅客,中国已派包机分别在泰国、马来西亚、日本三个国家执行了特殊飞行任务,接滞留海外的湖北同胞回国。

  《湖北日报》评论认为,隔绝疫情不能隔绝真情与互助。共度时艰,守望互助,不仅是不抛弃每一个身处困境的公民,更关系着疫情防控的大局。无论是乘坐包机平安回家,还是身处他乡宾至如归,都展现了“团结就是力量”,彰显了治理的温度和以人为本,也再一次证明了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和风浪,祖国永远不会放弃你,永远跟你站在一起。

◇知错即改,回应公众关切

  针对公众对部分捐赠物资使用中存在的疑问,湖北省红十字会日前回应说,对因工作失误导致捐赠信息发布不准确表示歉意,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强公开捐赠信息的审核。

  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说,一线防疫医院再三“喊渴”的场面让人费解。当前,如何能把物资迅速、精准、高效分发出去是公众关心的重点。从供给上看,要强化对防护服等医疗防控物资的全国统一组织生产、调度和分配,优先保障重点地区需求;从分发上看,要更加公开透明,任何地方不得截留,确保公众捐赠的医用防护设备用在刀刃上。

 ◇疏解焦虑,我就是云监工

  最近,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建设工地的直播火了。宅在家的网友们围观工地建设,自称监工、包工头,并欣慰于宅在家的日子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云监工”。

  光明网评论说,这场慢直播的出现,让全国网友直击医院建设进度,并能够互动参与其中,大大稀释了疫情带来的焦虑情绪。这些最真实、感同身受的视频打破封闭,让人们看到武汉在艰难中积极战“疫”的一面并为之加油,也彰显着和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奋勇前行。

 ◇备足粮草,打赢这场硬仗

  近日,全国不少城市推出线上预约购买口罩的服务。为了避免人员聚集,相关功能也逐步改进,部分城市还可以快递送货上门。

  《新京报》评论指出,凡是利于保障防疫“弹药”供应的举措,都不妨尝试实施。实行在线预约、摇号购买等口罩采购新规,有助于降低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风险,对于一些买不到口罩的民众也是一种兜底措施。但只有从源头增加口罩生产供应,在增量上缩减供需矛盾,让公众正常购买,让一线医务人员无后顾之忧,才是治本之策。

 ◇少点形式,莫给防疫添堵

  “走访花了6小时,填表却要2小时,这是无谓的消耗”。近日,有基层干部对防疫中各类形式主义颇感无奈。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形式主义不能再给防疫添乱了。

  海运仓内参微信公号指出,抗疫阻击战中,时间就是生命,决不能让基层防疫工作被层层叠叠的形式主义拖了后腿。基层防疫工作需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把工作人员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还应精简工作程序,充分发挥一线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统一的沟通渠道,让一线有效的工作方法能够得到及时的传播和应用。

  ◇心怀敬畏,科研勿忘初心

  面对疫情,有的专家学者在马不停蹄地奔走,义不容辞地挂帅出征;但同时也有一些专家在抗击病毒的关键时刻为论文数据打架。

  《长江日报》评论指出,真正的科研是有人文关怀的,真正心怀人民的科研学者是有慈悲心的。职称高不代表品格高,有时甚至掩不住袍子下的恶劣。专家学者需要晋升、职称、课题、地位,但不能忘了知识学问的出发点是什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此次疫情中,变成了一个与国家祸福、群众安危密切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一线户外职工防护物资应有保障

    2月2日,贵阳市紧急调配5.47万个医用口罩和1.26万副手套,确保当地环卫作业人员领取到防护物资,贵阳市的做法,值得其它地方效仿。

  • 中工时评:不要在危难时才想起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这是一份让人感动的日记,无论是爱美的年轻队员剪去秀发,还是临时党支部收到的那53份入党申请书,都让我们感到满满的正能量和人间的朴素真情。

  • 中工时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他们在负重前行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记忆中,春节代表团圆、祥和,百姓希冀安康、幸福。但是,今年春节正逢新型冠状病毒肆虐,防疫抗疫工作刻不容缓,广大医护人员面对毒害没有畏惧、退缩,而是心甘情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别、危险,置自己于险地不顾,去换回他人的平安,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壮歌。在这样的壮举前,任何文字、赞美都不免有些苍白无力。毕竟,他们时刻在和死神竞速,这既是在彰显“南丁格尔精神”,也是在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词”。

  • 中工时评:对快递员“退场”要有机制准备

    根据国家邮政局下属的中国邮政快递报社发布的2019年全国快递从业人员职业调查报告,40岁以下人员构成快递员从业主体,46岁以上的快递员仅有5%,从业3年以内的快递员占比超过半数,5年以内占比近四分之三。而在劳动收入和强度上,四分之三的快递从业人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超过两成的从业人员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