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给童书配一把“童锁”-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文体

需要给童书配一把“童锁”

黄齐超
2020-06-16 15:27:03  来源: 红网

  伴随国内儿童阅读需求上升,少儿阅读市场逐渐扩大。然而,部分粗制滥造、内容失格的童书流入市场,容易对少年儿童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儿童绘本《小熊过生日》,该绘本中,许多朋友参加小熊的生日会,吃蛋糕时却有一位朋友不见了,餐桌上则多了只烤鸡。故事暗示朋友“上”了餐桌。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内容难以理喻,这样的奇葩童书令人难以接受。(6月14日 澎湃新闻)

  我们知道儿童文学作家较少,屈指可数,除了郑渊洁、曹文轩、沈石溪之外,其他的都籍籍无名。而动物题材的儿童文学,沈石溪一人作品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这更见证了儿童文学创作人员的青黄不接。

  儿童文学创作人员稀缺令人担忧,可是,童书内容的奇葩,同样让人忧虑重重。童书面向的是没有免疫力的儿童,他们缺乏是非观念,没有阅读辨别力,内容更应该谨慎斟酌。因此,那些粗制滥造、内容失格、暗含暴力、少儿不宜的奇葩童书,潜移默化地“毒害”孩子,必须得到治理。

  更重要的是,奇葩童书的背后,是出版商追求利润的畸形观念。他们不顾童书的益智、育人功能,将童书粗制滥造,或蹭热点、乱改名著,盲目追求童趣和奇葩效应,把童书引入一个乱象丛生的境地。这,肯定是不良出版商的过错。

  童书应当是培养孩子高尚道德、正确观念的工具,能促进他们心智发展,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所以,童书应当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可是,一些童书的出版社往往只看重利益,只知道哗众取宠,忽略童书的导向价值,导致了儿童读物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层出不穷。童书没有自带净化功能,它的乱象必须在外界强制监管下,才能得到治理。

  游戏有童锁设置,电视有童锁设置,汽车有童锁设置,那么,为了防范童书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毒害”,我们也应为童书设置童锁。那么,该怎样设置童锁呢?一些教育专家给出了建议,比如童书出版行业应当设立图书审查委员会,由教育专家进行价值观念和教育意义的审查。如果审查过程认真负责,这就如同有了一把童锁,一张合格证,家长可以放心购买,孩子可以放心阅读。

  懵懂的孩子也需要有阅读的快乐,也需要吸取知识的甘露,如果童书含有毒素,或将误导孩子,乃至影响孩子的心理。我们有必要为童书上一把童锁,设置一道安全屏障,希望童书审查能早日到来。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