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呼唤更多“匠人匠心”佳作-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荧屏呼唤更多“匠人匠心”佳作

马楠
2020-01-07 09:36:02  来源: 光明日报

  “2019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肯定了新时代的奋斗者:“这些成就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可喜的是,“新时代奋斗者”的身姿,逐渐在影视艺术中得到重视和凸显,涌现出一批记录国内制造业发展历程、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电视节目,更有部分精品力作从中突围,收获广大观众的好评,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这些广受赞誉的电视节目中,央视《大国工匠》展现了各行业劳动者对于专业技术的极致追求,并以其精良制作和成功传播,成为工匠题材的代表作;优酷《了不起的匠人》将视野扩大到东亚,镜头则对准“匠人”,深耕传统文化的内涵,传达出独具韵味的东方美学;广东卫视《2019技行天下·湾区匠人篇》中,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先进制造”三大主题切入,勾勒粤港澳大湾区能工巧匠的时代风貌,以有温度、有力量的叙述展望新时代美好生活;还有B站《寻找手艺》这类小成本制作,表现接地气的民间技艺,其质朴而真诚的叙事方式获得观众的青睐。这些脱颖而出的作品各有其特色,不断扩展了工匠题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仔细打量便可发现其成功有迹可循。

  工匠题材深入人心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表现“小人物”的“大成就”。“大国重器”成就卓越,背后屹立着成千上万个默默钻研、孜孜以求、追求极致的劳动者;传统手工艺精致繁复、巧夺天工,而制作者是大隐于市,坚守着传统技艺的手艺人。这一类工匠题材电视节目充分关注、肯定了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的价值。在《2019技行天下·湾区匠人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菜传承人方树光,十余年如一日创新舌尖潮味,摸索能让潮菜文化受到年轻人的认同和喜爱的方法。匠人们的劳动成果和智慧创造,最终走入千家万户,支撑着崛起中的中国,让我国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广受欢迎的工匠题材节目,把镜头从或精致、或宏大的技能成果上移开,转而对准了匠人们,着重刻画他们的心路历程,用镜头忠实见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央视《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展现文物修复的过程中,穿插文物修复师们有趣的工作生活场景,打破了观众对文物修复这门工作的传统认知。可以说,工匠题材电视节目对于工匠们情感世界的书写,增加了创作的人文厚度和情感温度。

  在工匠题材电视节目的创作中,传承是一大主题。日往月来,时移世易,工匠技艺和工匠精神在传承中不断被革新、擦亮。技术的变迁已经是老生常谈,传承中“人”的故事,在当下创作中不断被深挖。《2019技行天下·湾区匠人篇》以粤菜为切口,讲述美食匠人们的技艺传承。节目中,乌记两代人在深巷老屋中坚守传统粤菜手艺,朱记食店父子在传统和创新的争拗中彼此走近,阿明肠粉店的老板在等待儿子的回音……技能传承的各种现实问题凸显,但贯穿其中的却是一样的匠心:对于传统口味的执着和对一方食客的守候。“世赛篇”更进一步,让年轻小匠成为焦点。在老一辈工匠的指导和带领下,他们逐渐羽翼丰满,“雏凤清于老凤声”,更伟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正在年轻群体中孕育。

  从“大国工匠”到“能工小匠”,电视节目以广阔的视角、丰满的形象、鲜活的语言刻画出能工巧匠的风采,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和感受。当下荧屏仍然需要展现“匠人匠心”的佳作,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为我们的社会注入提振精神的强心剂,引领有志青年重视技能学习,投身强国建设的时代大潮中。

  (作者系中国音乐学院教学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无证件办事之城”,值得期待!

    据1月5日法制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如今,在浙江宁波,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没带身份证件也不用跑回家取了。这是宁波市公安局倾力打造“阿拉警察”App的结果。因其实用和便捷,该App一经问世就以“星火燎原”之势斩获上百万用户。

  • 中工时评:着力把工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各级工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找准参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关键就在于把那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努力推进工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从而不断巩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各种制度优势,着力把工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劳动关系领域的治理效能。

  • 中工时评:2020年:万众一心、不负韶华再追梦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 中工时评:高校严管研究生,不能仅靠“一退了之”

    学校严格管理,对未达到毕业或结业要求的学生予以坚决清退是一件好事。但是,对研究生管理是否只有“一退了之”,还值得思考。

人物

  • 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 “汪峰”一怒,实为正风

    基层工作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基层工作要办的事不是小事。要办好这些事,靠的是严实作风,要杜绝的是散漫之风。

  • 马云被借钱反映出什么问题

    马云日前在参加世界浙商上海论坛时发表了一个很短的演讲,称自己在一天内收到了5个朋友的借钱电话。马云没说明借钱人的身份,但最大可能是与他同道的企业家朋友。“不容易”,马云说出的这三个字背后,是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年轻的创业企业面临的沉重生存环境。

  • 700封地理“情书”上写着“真爱”

    浙江金华,一中学90后地理老师丁晓涵, 4天收到700封学生写的地理"情书"。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