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节目展现原创新趋势-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电视综艺节目展现原创新趋势

刘 阳
2018-08-09 09:06:49  来源: 人民日报

  国内音乐类综艺电视节目在经历了多年来向国外节目的学习和模仿后,在今年夏天展现出了强大的原创性、创新性,一系列由国内电视人、音乐人自主研发和创作的节目亮相荧屏,并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些节目中,四川卫视正在播出的《围炉音乐会》、湖南卫视正在播出的《幻乐之城》、江苏卫视正在播出的《金曲捞》等尤其引人关注,体现出了国内音乐类综艺节目发展的新趋势。

  作为国内首档原创音乐故事秀节目,四川卫视正在播出的《围炉音乐会》以“温暖”为核心理念,以近300首经典歌曲为观众打造了40余场纯粹、暖心的音乐会。每期节目都有一位实力歌手邀请圈中好友帮忙,筹备并最终举办一场自己的现场演唱会。节目中,歌手不仅会演唱一首自己从未发行过的歌曲,还会邀请一到两位朋友和亲人助阵,同台演唱并分享他们的亲情、友情或爱情故事。从幕后筹备到台前演唱全过程的呈现,延展了音乐类节目的视野,充实了这类节目的内容和情感。精致的编曲和纯粹的演唱,留给了观众更多个人空间去感受,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总会有首歌,温暖你世界”的主题。

  和《围炉音乐会》一样,湖南卫视正在播出的《幻乐之城》也有着突出的原创特色。每期节目中,4位演唱人分别与4位导演组成“幻乐拍档”,用32天的时间,创作出一部时长8分钟左右的“音乐+电影”作品。节目现场直播时,这部作品则利用电影长镜头的表现形式,不喊停、不剪辑地呈现。对于电视节目来说,这样的设计有着极大的挑战性,这意味着演唱人即使表演失误也不能重来,必须一气呵成。在已经播出的节目中,参与节目的导演包括执导过电影《喜欢你》的许宏宇等专业电影导演。业内人士认为,导演的专业化水准直接保证了节目水平的高质量。“音乐+电影”的节目模式在呈现出音乐与电影双重质感的同时,也为国内音乐类综艺节目的跨界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成功经验。

  “能在一个原创模式的基础上打开视野,跳出当前综艺节目普遍流行的美学形式,这为电视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想象空间。”电视评论人何天平说。

  就在前两年,国内音乐类电视节目制作还基本上依靠或参照国外优秀节目的制作宝典来完成。这一方面缘于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行业产业化起步晚,分散化、小作坊式的创作模式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缘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的行业发展机制尚未理顺,人才缺乏导致了节目从创意到落实整个过程的操作水平较为落后。

  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副研究员邓文卿认为,中国电视的工业标准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可能性,在一系列的探索过后,作为主流文化产品的国产综艺也会步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新阶段。而以《围炉音乐会》《幻乐之城》《金曲捞》等为代表的一批节目的出现,则反映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模仿之后,音乐类综艺电视节目的创新和制作能力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电视行业的人才已经迅速成长起来,中国电视行业当有理由抱有更强的文化自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夏天播出的这些优秀原创节目都摒弃了以选秀和竞赛排位为主的内在驱动机制。曾几何时,不少音乐类综艺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往往以选秀和竞赛排位作为节目的主要机制。但《幻乐之城》联合出品人梁翘柏则认为,“有人说可能观众习惯了每个节目都要有输有赢,我觉得不一定。”

  不靠赛制产生刺激感,不强调输赢带来的戏剧化,而以音乐作品带来的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震撼体验为节目的核心立意,将功夫用在节目质感的打造上,让观众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地回归音乐本身,从而尽量避免节目的低俗化和过度娱乐化。业内人士认为,这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电视行业对节目本质的认知更加深化,中国电视观众对节目内容和质量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节目的创新性和高质量已经成为决定一档节目能否受到观众欢迎的最重要因素。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网红“杀鱼弟”悲剧映射了家庭教育的痛点

    2010年,年仅10岁的小孟,因一手“杀鱼绝技”而爆红网络,人称“杀鱼弟”,其父亲甚至将店名改成“杀鱼弟”水产。8年前,“杀鱼弟”的凝重表情和犀利眼神,让无数人心疼。本以为随着舆论的曝光,社会的关注和帮扶,孩子的内心能逐渐被阳光所照亮

  • 在爱国奉献中书写人生华章

    倾一腔热血唯酬夙愿,守万里海疆不忘初心。默默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走了,永远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妻子,离开了他执着坚守的开山岛王继才的一生,是充盈爱国情怀的一生。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86年

  • 鞠萍:做陪伴孩子们一辈子的知心姐姐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新京报独家专访了文体娱领域的四十位“先锋”人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创新和耀眼的成就。没有各种电子产品的年代,我们似乎都一样,每天放学跑回家,放下书包就坐到电视机前面蹲守少儿节目——《七巧板》和《大风车》

  • 翁恺获百万重奖,是对“唯论文”的纠偏

    浙大豪掷百万重奖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是对“唯论文是举”的考评体系的救偏补弊。翁恺获百万重奖,是对“唯论文”的纠偏8月3日,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线教师翁恺,因爱生重教、教学贡献突出,获“浙江大学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奖金100万元。这个奖是段永平校友于2011年设立的。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