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可以延期,教育从未止步-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考试可以延期,教育从未止步

杨国营
2020-06-08 13:35:24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假如新冠肺炎疫情不曾发生,这两天原本是高考正常举行的日子;但时光不会倒流、历史不容假设,疫情的不期而至使得正常的教学计划和秩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种种影响。对绝大部分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带来的压力不言而喻,最近有媒体报道,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读高三后,做父母的天天小心翼翼,尤其是最近,在家里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孩子发脾气。

  眼下距离今年高考还有一个月,“考前焦虑”近期成为教育圈热词。疫情打乱了无数高三考生的备考计划和学习节奏,面对这一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冲击,考生们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更高的“逆商”来迎接挑战。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更迅速地调整好复习备考计划,如此方能在今年这场特殊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不仅如此,高考延期之后,学校如何为毕业班学生复习备考创造更好的条件,家长如何扮演好“后勤部长”“心理辅导员”的角色,都考验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水平。显而易见,疫情不仅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家长的一次实战演练,疫情一方面让无数人倍感焦虑,但换个角度来看,它让更多的问题得以显露,让我们及时反思如何矫正与进步。

  进入6月,“回归”成为中国教育的一大关键词。最近,全国各地学校大面积复学复课,学生们终于回归校园,中国教育全面回归常态。6月6日起,北京高校毕业生开始返校;6月8日起,北京市幼儿园陆续迎来儿童返园;而在此前一周,北京40万中小学生在六一儿童节当天复课。在哈尔滨,初高中非毕业年级和小学毕业年级6月8日起陆续开学。加上在此之前全国多数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已陆续开学,冷清了几个月的校园正在逐步恢复往日生机。应当说,历经数月的艰难考验,中国教育在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洗礼后,终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但全面复学复课并不意味着结束,恰恰意味着新的、更重要的开端,经受住疫情的考验之后,中国教育将迎来新的变革与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趋向,就是变得更加均衡、更有质量、更充满人文关怀。

  疫情的发生,让我们更加重视教育的涓滴细节以及对教育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关怀。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前提下学校文明卫生、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倡议全面复学复课后,“学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学习、生活、体育锻炼”“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校用餐尽量自备餐具”等。这无疑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学生进行公共安全卫生教育和健康生活教育的良机,更是疫情带来的启示与变革。最近,另外一则消息格外引人注意。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建立了4.8万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66.3万名村(居)儿童主任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成为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主力军。民政部日前启动“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拟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对村(居)儿童主任、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开展政策宣讲。农村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不仅将得到有力保护,而且将得到更加全方位的关爱,这无疑是一种可贵的进步,教育的价值和深度在这里得到了彰显与发扬。不仅如此,观察最近的教育热点新闻,从中小学幼儿园在复学之际加强健康检测和安全演练到高校千方百计帮扶大学生就业,教育对人的关怀更加全面而富有温度,这让我们尤感惊喜。

  此时此刻,当我们回顾过往几个月中国教育经历的非凡历程,疫情带来的不仅是困境,更是磨砺;不仅是挑战,更是淬炼。疫情从未让中国教育停止脚步,相反让中国教育获得了更多反思和提升的机会。我们坚信,随着全面复学复课的成功实现,中国教育将持续释放长期积累的正向能量,这不只是一次回归,而是全面绽放。

编辑: 迟语洋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