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论文质量差呼唤教师角色回归-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本科生论文质量差呼唤教师角色回归

魏显勇
2019-05-16 11:15:29  来源: 红网

  “连专八考试都没参加过的人,你还好意思写专八?”近日,一条毕业论文答辩现场“扔论文”的视频刷爆了网络。据了解,该事件发生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毕业生答辩现场,学生因论文质量不达标遭老师扔论文。

  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所引发的社会舆论不可谓不热烈,抄袭套路、敷衍了事、缺乏学术规范、逻辑混乱、错别字频出、语句不通已然成为诸多本科生论文的代名词。就在2018年,还有学者提出“取消本科生论文”的建议,原因也很简单:对评阅论文深深的失望。然而,面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一个最核心的命题是:对于学生的论文,指导老师究竟付出了多少?

  2018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修订完善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必须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

  事实上,在当前的诸多高校,许多本科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和自己指导老师的见面次数并不多,指导教师能够系统耐心地教会学生如何选题、写文献综述、提炼观点、结构全篇、关键词与摘要撰写、做好注释、列参考文献的更寥寥无几。更有甚者,许多老师既是本科生的论文指导老师,还是研究生的论文指导老师,精力上十分有限。

  目前,在“科研导向”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学术上,学生论文指导成了一项出力无益的“良心活”。加之,许多高校也缺乏健全的本科生论文指导奖励办法,就连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的奖励,也与指导教师的付出并不对等。同时,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相关惩罚措施也不完善,对不尽责的指导老师无任何约束措施,这导致许多老师在学生论文指导的路上并不上心。

  老师怒扔答辩论文虽然有辱斯文,但对学生负责的初心和对学术规范的坚持胜过任何一个“挺好的”的搪塞与“善意”,更给与每一位论文指导老师自我反思的良好契机。只要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对本科生的论文多一点关心和认真的指导,不忘从教之时的初心,回归教师“角色”,想必,本科生的论文也不会如此“惨不忍睹”。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城市改造要留住记忆也要面向未来

    在安徽黄山市,一场关于原徽州行署文教局老楼是否应当在城市改造中保留的争论,引起舆论关注。徽州地区是黄山市成立前的当地行政区域名称,文教局老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起的二层青砖瓦楼,有专家认为老楼应当纳入保护,但也有人认为,仅仅60年历史的建筑物,不能算古迹。

  • 中工时评:竭诚把职工的忧心事解决好

    今天的工人日报消息:吉林省总于近日下发通知,倡导全省各级女职工组织因地制宜开展职工子女托管服务工作,帮助女职工减少生育后顾之忧。省总将拨专项资金30万鼓励开展试点工作。

  • 中工时评:当四分之一的进城农民工家中有汽车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报告》,进城农民工居住条件较上年大为改善,在拥有各类生活设施的户占比中,能上网的占到92.1%,有洗澡设施的占到82.1%,有独立厕所的占到71.9%,拥有电冰箱和洗衣机的同样占到六成以上,更令人惊讶的是,包括经营用车在内,近四分之一的进城农民工家中拥有汽车。

  • 中工时评:警惕环保“虚假整改”背后的真问题

    “虚假整改”,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环保督察通报中。去年11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第一轮督察交办问题抽查,发现山东省广饶县对交办问题查处不力,对近20万立方米混有危险废物的垃圾简单覆土掩埋后,便通过媒体向社会宣布整改到位,“虚假整改,敷衍应对,性质十分恶劣”。

人物

  • 葫芦娃之父去世:缅怀那个拥有高质量动画作品的童年

    5月13日,“葫芦娃之父”胡进庆先生在上海辞世,享年83岁。胡进庆是创建和发展中国剪纸动画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堪称中国动画史上的大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万氏兄弟、戴铁郎、特伟、钱家骏、严定宪等人一同开创了中国特色水墨剪纸动画,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猪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等。

  • 张云雷事件:相声不能拿国难“抖包袱”

    相声表演者需要具备艺德,不能为了流量而一味推崇“三俗”,更不可拿国难来“抖包袱”,这样做有悖社会道德伦理,应予以严厉批评和教育。

  • 女子买衣旅游后退货,就该被“人肉”吗

    当记者联系上黄小姐时,电话里她一直在哭,说网络暴力太可怕了。“不停地有人打电话、发短信辱骂我。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铺天盖地的都是一片骂声。还有人找到了我住的地方,我听到有人在敲门。我不敢开,我一天哭得停不下来。”

  • 驻村当有“乐状态”

    2017年,山东滕州市委组织部年轻干部张波,来到洪绪镇白龙湾村担任第一书记。该村共有村民130户,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和外出打工,其中贫困群众有9户、23人。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张波用年轻人的劲头和乐观的态度,打开村民心扉。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