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青春力量-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国际

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青春力量

苏晖阳
2019-06-12 08:57:10  来源: 人民日报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并勉励青年“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置身走过70年的新中国,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如何改造中国、改造世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与国家、社会、世界同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平台、一个抓手,这正是这一代青年人的际遇和机缘、责任与光荣。

  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青年是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们调研后发现,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青年正在形成“知—行—创”模式。

  知,是教研一体。目前,国内不少大学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研究“一带一路”的内在逻辑,评估“一带一路”的实际操作。一大批学生参与到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课题,产生了像“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五通指数评估等成果。以北京大学为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着力培养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官员,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也在全国首设“国际组织实习就业”专题班。

  行,是多元实践。在相关产业建设和项目的合作中,越来越多青年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一些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参与到融资体系与资本市场,能源结构与绿色发展,基础设施与国际法等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中。

  创,是开拓创新。青年们锐意进取,致力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纳米技术等先进科技的探索,为各国的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等领域提供技术和方案,创造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果。北大的以色列留学生高佑思和中国学生方晔顿,联合创造了跨国体育产业创新模式。张晓升、韩梦迪等一大批北大人致力于纳米技术的探索,将其技术转化为成果并投入智慧城市建设,帮助沿线国家提供解决“城市病”。

  “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各国青年对“一带一路”的认同和实践,是这个全球公共产品深得人心的一个缩影。青年身上的开放气质、创新精神、奋斗品格,也必将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更深刻地影响文明进程。

  中国人有“为世界谋大同”的宏大愿景。中国青年要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立足现实,放眼全球,着力未来,与各国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作者为北京大学“一带一路”大数据创新实验室研究员)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中俄方案”护航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犹存,世界发展和全球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访俄期间提出了“中俄方案”一词,让世界对未来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一份信心。

  • 中工时评:小汽车通行管控不可“一限了之”

    根据交通部等部门日前公开的《关于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各地研究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相关政策,“探索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

  • 中工时评:“夜间区长”加“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这个好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和杨浦区分别有了自己的“夜间区长”以及“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这是该市根据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上海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借鉴国际经验的新做法。

  • 中工时评:泉州网上工会向线下延伸的启示

    泉州的有益尝试告诉我们,职工在哪里,工会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无论网上还是网下,工会工作都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都须体现价值彰显作为。网上网下要有机结合,同频共振,共同发力,履行好新时代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担当起新时代工会组织的使命任务。

人物

  • 好家风,柔且刚

    前不久,在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崔译文夜自习后和同学小梁结伴回宿舍。经过操场时,一名男子企图对小梁行凶,崔译文赶紧上前把小梁推开,自己身上多处受伤。面对人们“为何敢”的问题,她回答说,“因为我是军人的孩子”。

  • 我的环保故事(7)|蒋大伟:一旦环境事件险情发生,做“逆行者”就是我们的使命

    当下中国,做环保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近日,我们推出#我的环保故事# 栏目,欢迎更多的环保人,特别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和我们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去追寻你的脚步,记录你的工作与生活,理想与坚守。 我是蒋大伟,我在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中心应急响应处工作。

  • 心疼!更为他们自豪!

    ‘边关冷月’.纵使山高路远、骄阳似火穿过罕无人迹的丛林在那看不到的地方在那没有人烟的地方中国军人的责任担当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边关冷月照我盘马弯弓。

  • 我的扶贫故事|坚守在雪岩顶村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雪岩顶村平均海拔1500多米,长航局扶贫工作队代表三万多名长航人坚守在这里。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听听他们的故事。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