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绝抛物,“天眼”有奇效-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民生

高空绝抛物,“天眼”有奇效

项向荣
2019-06-20 08:45:03  来源: 钱江晚报

  深圳五岁男童被高空坠落的玻璃窗砸中,不幸离开人世,类似的新闻已经多次发生。高空抛物常常弄得人心惶惶,甚至有人要戴着安全帽进出自家楼道大门。不过,杭州余杭昌运里小区的住户却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这归功于小区里47个朝天监控的摄像头。据媒体报道,从小区交付一直到现在,总共1500多户住户,从未发生过一起高空抛物事件。

  昌运里小区是个拆迁安置小区,居住者以流动性较强的出租户为主。小区里共17幢楼,都是20层的高层,为了防止有人高空抛物,街道特地出资购置了47个“防高空抛物监控”,这些广角摄像头安装在每幢楼南北两侧的地面立杆上,距离单元楼10米左右,呈60至80度角仰拍,正好可以将整幢楼的窗户和阳台包入拍摄范围。就是说,你高空抛物了,十有八九是逃脱不了的。

  高空抛物现象已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它与“乱扔垃圾”齐名。但相对于乱扔垃圾,高空抛物的危害更大,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高空抛物,《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根据这一法规,同一楼内的邻居向外面高空抛物砸到了行人或车辆,如果查不出来究竟是哪一个人造成的损害,为了保护受害人,就只能让有可能造成损害的居民共同承担补偿责任。这条规定虽然一方面保护了受害者的权利,一方面也使无辜者受到了牵连。并且其法律的威慑作用并不明显:对于高空抛物者来说,反正只要查不出是我扔的,补偿的责任是由大家分承的,我又怕什么?

  有一部分人认为,制止高空抛物,要靠自我约束。但近年来,高空坠物悲剧频频上演,说明仅仅靠人的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而且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若再不重视和遏制,人人都可能成为不幸的“下一个”,轻则头破血流,重则丧命,这个后果是巨大且惨痛的。对此,必须从硬件与软件两手抓,在教育人们要自律的同时,更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这个制度监管应当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近年发生的高空坠物事件,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建筑物质量引起的,如广告牌、玻璃幕墙,安装不牢被风吹落等。所以有必要由第三方权威机构(而非街道或小区物管)出面,定期对建筑物的外立面进行安全检验。比如香港实施了一套强制验楼和强制验窗计划,其中强制验窗计划规定,所有高于三层、楼龄10年或以上的私人住宅楼,必须每5年检验一次。另一方面,关于细节性的监管措施,则可由街道或者小区物业出面,有针对性地对小区进行监控。比如此次余杭的昌运里小区,在小区交付前四个月就着手布置朝天监控的摄像头。这样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人性是柔性的,是容易犯错或出错的,只有在刚性的制度约束下,才能保障其不会走偏。对于高空抛物,必要的引导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有47个朝天监控的摄像头配合,效果才会更好。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四个典范”为国际合作指方向

    在6月14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四个典范”的主张。当今世界逆流涌动,“四个典范”不仅为上合组织树立了发展目标,也从政治、安全、经济和文明等方面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

  • 中工时评:动辄“转发过亿”的明星新闻警示了啥?

    在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一款帮助明星制造假流量的软件被警方查获,由此也戳破了个别明星的新闻动辄“转发过亿”的“传说”。

  • 中工时评:“中俄方案”护航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犹存,世界发展和全球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访俄期间提出了“中俄方案”一词,让世界对未来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一份信心。

  • 中工时评:小汽车通行管控不可“一限了之”

    根据交通部等部门日前公开的《关于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各地研究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相关政策,“探索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

人物

  • 我的姑爹邓稼先

    生活中,姑爹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普通人。抛开已经熟为人知的英雄事迹,我给大家讲述姑爹辛劳的工作和平凡的生活,讲述他可歌可泣的一生。

  • 我的父亲黄纬禄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成立。1957年底,父亲调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从此,他与导弹结下了不解之缘。

  • 钱学森的人生选择

    如果我们把深度、广度、高度看作一个三维结构,那么钱学森就是一位三维科学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大师或科学帅才。

  • 为维权公开他人隐私?曾轶可做得过了

    曾轶可发博后,机场与边检官方并未及时回应,事实的真相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无论真相如何,曾轶可作为公众人物,为了维权公开他人隐私做得有些过了。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