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避灾,岂能拿生命作赌注!-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民生

防汛避灾,岂能拿生命作赌注!

石珊珊
2018-08-15 11:29:27  来源: 中国水利网

  在防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水利防汛工作者日夜加班加点,及时测报,科学会商,适时预警,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进入主汛期以来,在甘肃、广东等地,因不听预警、不顾劝阻导致死亡的事故却时有发生。

  8月9日晚至10日凌晨,甘肃省白银市遭遇特大暴雨,白银市白银区109国道考试中心内发生洪涝灾害。据了解,山洪暴发时,驾考中心所有候考学员及部分餐厅经营者及时转移,但有2户餐厅经营户4人未及时撤离,被洪水冲走,造成4人死亡;当地一所驾校的3名教练驾车途经砂河时,被洪水冲走,造成2人死亡、1人失联。

  灾难过后,痛定思痛,究竟是何原因导致此类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在灾害发生前当地已经发布了洪水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但还是有一些群众在灾难来临时存在侥幸心理,以生命为赌注冒险,不听劝阻,拒绝避灾,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生命的代价太过昂贵,生命的逝去警钟长鸣。这充分说明,在一些地区,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还很淡薄。一方面,一些地区由于长期未发生过灾害,群众对灾害的发生估计不足,认识不够,即便是已经发布了灾害预警,不少人也只是将其当作事不关己的“新闻”,照常在危险区域生产生活,拒绝转移或者在转移后擅自偷偷返回危险区,将防范意识抛之脑后,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另一方面,一些地区群众具备了较强的防灾避灾意识,但仍有一些人在灾难来临时贪恋财物,心存侥幸,不听预警,不顾劝阻,殊不知一念之差可能会付出不可挽回的生命代价。 

  预防工作,在平安的时候看不到其价值,只有在灾难面前,人们才能感受到其重要性。有人为自己的疏忽而后悔不迭,但往往为时已晚。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生最宝贵的就是生命。而洪水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把最宝贵的生命丧失在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中,不是一种毫无价值的无谓牺牲吗?面对无情的洪水灾害,宁可把灾害估计得重一点,宁可把受洪水威胁的范围估计得大一点,宁可把洪水影响的时间估计得长一点,也万万不可拿生命当赌注去博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只有时刻具备忧患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才能做到防患未然。眼下,正值防汛关键期,暴雨、山洪、泥石流、台风等多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于每一个公民,防灾避灾不能只是一句印在纸上、喊在嘴里的口号,而应该是我们由内而外的自发行动。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我们在汛期应该时刻关注当地的预警信息,注意身边的警示标志,尤其在极端、恶劣天气中,一定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加强防范意识,切勿以生命为赌注。只有每一个人都自觉地建立起牢固的防汛避灾“防线”,不心存侥幸,不麻痹大意,不以生命为赌注冒险,防患未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样的悲剧才不会再次上演。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莫让手机游戏吞噬留守少年

     暑假期间,对于乡间的留守少年来说,许多人把玩手机游戏当作了打发漫长假期时间的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玩游戏时间上,留守儿童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在“每天玩4到5小时”这一时间段,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8.8%和8.8%

  • 中工时评:大学开放对象不应只是参观者

    每到暑假,知名高校门口往往挤满了前来参观的游客。近期,一些高校公布了参观流程,个别高校预约程序之复杂、限定条件之多、远远超过了当的文博单位,每天的可供参观名额也难以满足所需。

  • 中工时评:内阁生乱对英首相是福是祸?

    无论内阁变动是福是祸,特雷莎·梅接下来要面对的都是“硬仗”:搞定党内和议会从而使新方案获得通过、发布“脱欧”白皮书并游说欧洲接受。

  • 中工时评:漂亮足球岂能止于传控

    传控打法曾经是漂亮足球的代名词,但那是因为过程和结果一样的漂亮,且可遇不可求。

人物

  • 一寸赤心惟报国

    “家国情怀需要用热血挥就、靠奋斗书写”“新时代我们更应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宋人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道义、重德行、勇担当,尊崇“先天下之忧而忧

  • “西瓜男孩”是对“少年强”的最好呼应

    在浙江金华永康,“西瓜男孩”的称号让18岁的李恩慧被大多数人熟知。今年参加高考的李恩慧已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录取,尽管老师曾建议他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这个夏天,朋友圈被好几个“寒门学子”刷屏。先是云南考生崔庆涛,当他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正和父母在工地上干活;接着是写下“感谢贫穷”的河北女孩王心仪

  • 奈飞“重现”银河,为何如此钟意杜琪峰

    人物头像剪影为杜琪峰(图/视觉中国),六个人物形象剪影来自其导演的电影《枪火》海报。有人说,90年代之后的香港电影因为杜琪峰的存在而得到了拯救。这个不停在片场抽着雪茄,时而暴脾气的中年男人镜头是他解剖人性的利器

  • 网红“杀鱼弟”悲剧映射了家庭教育的痛点

    2010年,年仅10岁的小孟,因一手“杀鱼绝技”而爆红网络,人称“杀鱼弟”,其父亲甚至将店名改成“杀鱼弟”水产。8年前,“杀鱼弟”的凝重表情和犀利眼神,让无数人心疼。本以为随着舆论的曝光,社会的关注和帮扶,孩子的内心能逐渐被阳光所照亮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