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矢志创新攀高峰-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网评

媒体关注

“十四五”,矢志创新攀高峰

赵玉洁
2020-10-27 09:57:58  来源: 光明日报

  嫦娥四号首登月背,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C919首飞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回顾“十三五”规划实施5年来,我国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大批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创新成果正加速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正在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引擎。

  长江黄河奔腾不息,神州大地物换星移,回溯“十三五”规划实施5年来,中国大地上奏响了一曲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奋进交响曲。据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近日介绍,过去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2019年达到1336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的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过去5年,中国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新之谓盛德。”成就与变革固然可喜,但也要看到,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就国际环境而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于科技创新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更为深刻地认识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地位、推动性作用、革命性影响,更为深刻地理解科技创新与国际竞争格局演变的逻辑关系,必须真正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就国内环境而言,不论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不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提升中国现代化水平,科技创新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当前,我们已经站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启幕的历史节点上,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冲刺攻坚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狠抓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优化组合,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调动各类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发挥人才济济、组织有序的优势,争取在高性能芯片、航空发动机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打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另一方面,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工作者和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搞好优质服务,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把其中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使我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魅力舞台。

  唯创新者胜,唯创新者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5年,必须牢牢扭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的“牛鼻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握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作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