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读懂“灵魂砍价”背后的深意-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好网评

人民网评:读懂“灵魂砍价”背后的深意

钟于
2020-12-30 15:25:54  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降价别跟挤牙膏似的”“7和4连在一起真的不好,对于患者来讲的话,真的不太吉利”……近日,一则医保专家与东北药企代表谈判的视频备受网友关注。这让我们想起了“再降4分钱行不行”,那个堪称“灵魂砍价”的经典场面。

  价格谈判是利益博弈,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分价格变化,叠加庞大的患者基数,都意味着巨额利益的调整,其难度可想而知。医保专家一次次压价,一次次将一款款药品价格砍到最低,背后的努力和付出,让人动容。

  谈判成功率73.46%,119种药品平均降价过半,多个抗癌药以全球最低价上架……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新鲜出炉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清单,就是一份医保专家担当尽责清单。从一分一毛的“锱铢必较”,到成百上千的“大刀阔斧”,从大量的前期调研、市场分析,到谈判现场唇枪舌剑、以情动人,每一分努力,都体现着浓浓的人民情怀,每一分优惠,都是实实在在的实惠,都将转化为患者的幸福增量。

  谈判考验技巧,热闹背后更有门道。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保命钱”,如何用好这笔钱,事关国计民生,意义重大。既要考虑公平,也需兼顾效率。价格对应着成本、利益,更发挥着市场“指挥棒”的作用,患者负担、医保负荷、药企发展都需要统筹纳入考量。事实上,追求医保基金的性价比,不是盲目压低价格,不意味着让企业无利可图,而是让企业得利保持在合理范围。一次次谈判,释放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规模效应、联动效应,挤掉价格中的水分,砍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患者、医保多赢。而“一品一策”的招采政策、严格的追溯和惩罚机制等制度设计,更为降价格不降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疗保障具有公益普惠性质,有着兜底保障的功能。无论是新药入列,还是药价降低,扩容升级的国家医保目录让患者受益面更广、受益力度更大,这不仅有助于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更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也是医疗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医疗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的生动写照。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文件推进医疗改革,着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从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到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从全面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到开启耗材带量采购试点,无论是啃下高值医药耗材“硬骨头”,还是涉足分级诊疗“深水区”,医疗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减轻百姓医疗负担的惠民利民指向愈发明显。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追求。以更大力度推进医疗改革,更加合理配置医保基金,切实减轻人民负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让健康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

编辑: 宋环

漫画评论

中工网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