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讹人者,才能留住扶人者-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好网评

管住讹人者,才能留住扶人者

柴春元
2020-12-29 14:53:16  来源: 检察日报

  “不管他人如何,我扶!”

  “年轻人有武德,你家有金矿吧?”

  “讹人的家属道歉了事?如果没有监控录像他讹成了呢?”

  “当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须防引火烧身的时候,我们已处于无处不设防的境地了。”

  ……

  江西九江的黄女士好心扶起倒地老人,反被老人家属告其交通肇事,这则新闻连日来被广泛关注。12月25日,正义网官方微博推出的话题#倒地老人扶不扶#登上热搜,“扶不扶”再度引发激烈讨论。上引部分网友的评论虽然带有情绪性,但对“扶人者风险高,讹人者代价低”这一现象的担忧却不无根据。客观地说,这种不合理现象已成为热心助人行为的一大障碍,某种程度上甚至造成了价值混乱,影响了社会风尚,确实需要法治的力量出来纠偏了。

  对见义勇为者该如何保护?碰瓷讹人者该如何惩治?其实关于这些问题,我国法律有较为成熟的规定:对热心助人者,即将实施的民法典专设“好人条款”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找不到侵权人的,由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对讹人敲诈者,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以拘留和罚款;数额巨大情节严重,涉嫌敲诈勒索等犯罪的,则要面临刑罚制裁。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有效的实施靠正确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执法、司法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时,需要秉持慎重、谦抑理念,这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如此才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谐社会关系,节约法治成本。但这种“谦抑”不能导致违法者的成本低于合法者的风险。法律既要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又承担着惩恶扬善、捍卫正义的使命,秩序与公正如车之两轮,不可偏废。否则,法律就可能丧失行为指引的功能,不但不利于和谐稳定,执法司法成本也将大大增加。

  就拿扶人者被讹的事情来说,今年以来就在广东、江苏、江西等地连续被曝光,剧情高度近似,后来都是“责令道歉”了事。事实上,对于公众而言,这些“道歉”的诚意恐怕值得怀疑,这种处理方式对讹诈现象的惩戒效果也有点令人失望。欲使扶人者放心为善,讹人者知畏止步,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司法力度,展现出法律的刚性来。针对碰瓷讹人的类案,如果有关部门能开展专项治理,对查证属实的讹诈行为严格依法惩治,再适时推出一批指导性典型案例大力宣传,相信会取得立竿见影的实效。同时,对于那些被讹的好心人来说,出手扶人是善举,追究讹诈者责任同样是为善,而且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12月25日,根据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的建议,当地公安机关对郎某、何某涉嫌诽谤案立案侦查。至此,案件自诉转公诉,因取快递被造谣的谷女士,其“绝不退缩不和解”的维权努力终于取得重大进展。

  权利人与司法机关共同捍卫法律尊严、弘扬社会正气,期待这样的良性互动成为常态。

编辑: 宋环

漫画评论

中工网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