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洋网评:抓住治理窗口期,管好APP生态-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好网评

【地评线】大洋网评:抓住治理窗口期,管好APP生态

杨博
2020-12-02 16:25:36  来源: 大洋网

  整治违规APP持续升温。据媒体报道,全国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会近日披露,自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目前已完成国内用户使用率较高的44万款APP的技术检测工作,责令1336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而专项整治行动将再延长半年到明年年中。

  在工信部此前联系开展的九批次集中检查中,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强制索权等3个问题突出,占比分别为32%、20%、21%。这些行为实际上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侵害了用户的选择权、知情权和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尤其是APP中存在的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更大。

  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通常,APP个人信息保护治理工作非常复杂,涉及APP运营开发、移动应用分发平台、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等多个环节。而且,移动应用产业的企业规模小,发布渠道广,软件数量多,版本更新快,造成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破解篡改现象普遍、分销渠道混乱等诸多问题。一言以蔽之,移动应用的产业生态不够健康,研发成本和行业门槛较低,“小而散”问题突出。据某知名咨询机构的调研,APP的平均生命周期不过十个月,有些APP出生即死亡。不少APP只重上线速度,不重产品质量,行业中蔓延着生存焦虑情绪。

  当前,治理APP生态处在关键的“窗口期”。面对新业态产生的新问题,创新治理模式势在必行。工信部所推进建设的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至2021年将具备全年检测180万款的覆盖能力。该平台彻底改变了手工检测的落后方式,大幅提升了技术检测的深度和广度。接下来,各方应当在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治理布局上持续下大力气,在构筑综合治理体系上不断加大创新力度,跑赢行业野蛮生长的速度。

  在移动互联时代,平台经济更是一种信用经济。不尊重用户,放任盲目追求流量的“野马”,实质上伤害的是平台经济的信用基础。头部企业理应拿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感,把引领产业生态的作用发挥出来。对少数漠视治理、心存侥幸的头部企业,要让制度长出牙齿。那些曾经对整改心怀侥幸的企业,应该对未来持有一种危机意识,筑牢红线意识,完善管理机制,在治理行业生态的持久战中力争后来居上。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网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