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以“站室”为抓手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工运

【工作研究】以“站室”为抓手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杨永柱
2020-05-11 07:15:1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观点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站室”建设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依托“站室”建设持续发力,突出培育创新思维,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融合创新因子,落实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让普通技工向技能大师进化,让技能人才队伍强起来,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目标。近年来,红云红河集团曲靖卷烟厂把握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在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劳模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以下简称“站室”)建设为抓手,激励创新创效,培养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从试点工作室建设开始,由厂工会牵头,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资源整合,重点建设“六有”(有创新团队、有场地经费、有工作制度、有攻关项目、有创新成果、有创新带头人)工作室。党政协同,围绕“持续推进精品制造基地建设”主线,明确以人才培养、技术创新、项目攻关为重点方向,以技术带头人和管理带头人“双组长”管理模式为支撑,以制度明确项目实施流程、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和项目管理、评审流程,固化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组织机构及成员工作职责等。制度建设与经济杠杆互为补充,以高技能人才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打造创新小组,培养锻炼适应未来发展的骨干队伍,全面打造劳模领军、职工参与的育才创新平台。通过整合大师、劳模工作室等培训资源,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培训基地,为企业开展岗位人员培训提供保障。

  依托“站室”建设,大力推进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QC、小改小革、经济技术创新、互联网融合应用创新等平台,广泛开展专项培训、项目攻关、创新研讨、应用竞赛等,创造机会让大量人才在“实战”过程中提升技能、淬炼技术、展现价值。

  服务中心,以人为本。着眼生产制造各环节流程,立足于培育人、塑造人、影响人,依托“站室”平台,开展各类主题培训,通过“站室”的优质资源,全面提升技能人才技术水平和技术团队综合素质。

  敢于创新,增添活力。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五有”要求基础上,创造性加上“有工作制度”,实行项目双负责人制,在丰富内容的同时,更加明确方向,有力增强“站室”建设的主导性、保障力和凝聚力。在运行机制创新的同时,大力倡导“改进也是一种创新”“能正确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第一步”等理念,鼓励员工立足日常生产发现问题、小改小革,紧贴需要、敢于尝试,不断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力。

  注重实用,创造价值。立足于生产实际,以“站室”攻关创新项目为推手,激发技术人员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活力。组建项目攻关兴趣小组,指定项目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锻炼小组成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比武,提高技术人员技能水平,培养和提高青年员工科技论文、专利等材料的撰写和申报能力。

  突出特色,尊重传统。立足行业发展需要,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生产需要和工艺特点,开展各类技术攻关创新,通过项目带动人、培养人、激励人、成就人,进一步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把“站室”作为基点,实现多点多面开花。在“站室”建设中,弘扬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持续锻造、提炼特色“站室”文化。做好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使技艺技能得到传承,持续打造高技能人才平台。同时,鼓励生产辅助部门成立“站室”。通过工会组织,让“站室”的建设惠及各个部门,帮助解决一些部门存在的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等问题,进一步拉动全员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站室”建设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够为打好转型升级发展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依托“站室”建设持续发力,突出培育创新思维,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融合创新因子,优化升级平台保障和资源配置,落实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中烟技术中心)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