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丨发挥工会优势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工作研究丨发挥工会优势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4-06-03 07:20

【工作研究】

原标题:发挥工会优势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李友钟

观点

工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之一,应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优势、积极作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之一,理应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优势、积极作为。

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工会要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对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与特征有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生产力发展史上,每次工业革命都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实现生产力跨越式、突破式跃升,带来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与生产率的极大提高。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依靠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路径,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既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科技与产业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生产力形态的概括,又是对未来生产力形态的描述。新质生产力具有历史性,是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过程性,新质生产力有一个产生、发展、迭代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具有突破性,新质生产力带来的不是线性变化,而是颠覆性突破;具有引领性,新质生产力是信息时代与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引擎,将引领人类社会发展范式的重大变革。工会组织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与特点,思考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增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厘清工会工作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联

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工会工作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从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看,最活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者的能力素质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除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物质形态的生产要素外,科技创新也成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为了职工、提升职工、依靠职工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特征,这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促进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带来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关系的变化也将对工会工作提出新要求。工会组织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积极提升劳动者与工会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善于运用新的劳动资料——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智工会平台,拓展劳动对象,增强基层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科学研判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产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给工会工作也将带来新的挑战。从劳动者能力素养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顶尖科学家,也需要将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工会组织要做到既服务好科学家,又着力提升广大劳动者尤其是产业工人的能力素质。从劳动形态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随着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分散化、去中心化、去组织化的劳动形态将快速发展,灵活就业也将愈发普遍。工会组织如何吸引灵活就业人员加入工会,提升工会的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是工会面临的又一挑战。从劳动就业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从事科技创新及创新成果转化的高素质劳动者,从而催生一批新的职业和工作岗位,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一大批劳动者也会从现有岗位脱离出来,易加深结构性就业矛盾,工会组织要积极应对这一现象。从工会自身建设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工会组织要努力完善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的制度安排,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构建激励职工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平台载体与工作机制。

找准工会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工会组织要提高站位,积极履职,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强新质生产力的宣传教育。工会组织要在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中大力宣讲,引导职工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内在逻辑与实践要求。二是建设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推进职工素质提升,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构建职工教育学习大平台。三是激发劳动者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创造活力。劳动竞赛是工会的传统优势、工作品牌,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竞赛和群众性技术创新。四是维护好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关注一线科研人员的休息权、健康权、就业权,推进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建设,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五是利用新质生产力促进职工生活品质提升。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得到提高,工会组织要以实现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依归,提升服务职工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六是源头参与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营商环境和政策体系的构建。发挥源头参与作用,在建立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机制中积极作为。七是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以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工会工作,推进工会数智化建设,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效率。推进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数字技能与数字素养培养。加强工会理论研究,积极发挥工会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独特作用。

(作者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