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设置“潮汐摊区”等做法让摊贩、保安、外卖员等群体感受到城市热情,也带来更多收益(引题)
“有温度”的管理化解部分职业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阅读提示
在进城务工人员中,摊贩与城管、外卖员与保安等职业角色,在日常工作中较易出现摩擦。近年来,“潮汐摊区”、夜市规范经营以及外卖员登记入内制度等,不仅让部分处于紧张关系的进城务工人员从“你追我跑”变为和谐相处,还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务工环境。
“蒜苗5元一斤,包菜2元一斤,土豆1.2元一斤,都是自家田里种的,新鲜得很!”5月5日早上8点,重庆市南川区某小区门口的“潮汐摊区”里满是热闹的叫卖声。近百米长的街道两侧,一个个摊位整齐排列,摊贩们摆上各种蔬菜,早起的居民挑选着新鲜的菜品。
就在一年前,当地的摊贩、居民、城管执法人员却各有烦恼:付不起农贸市场管理费的菜农到小区周边、广场、商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摆摊,占道经营现象突出;居民苦于到大型农贸市场的距离较远,买菜不方便;城管执法人员与摊贩们经常上演“你追我跑”,而他们本都是拥有不同职业身份的进城务工者。
近年来,“潮汐摊区”、夜市规范经营以及外卖员登记入内制度等城市管理新做法,为部分职业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找到“有温度的解法”,以综合施策替代一“管”了之。
职业角色差异下的“你追我跑”
每天早上6点到9点、下午4点到7点,在重庆市南川区的一些小区门口或人行步道上,总能看到码放整齐的新鲜菜筐,摊位也有序地排列。结束时间一到,摊贩们就像听到“号角”般准时收摊,有序收拾离开。
来自重庆市南川区南平镇的村民周艳,却在2022年第一次进城摆摊时,遭遇了因占道经营被驱赶。“在城里农贸市场租摊位的费用太高,把菜卖给批发商的收购价又太低,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自己当摊贩。”据周艳回忆,以往到了早上8点,城管上班后就开始追赶摊贩,“等他们走了,我们又回去接着摆摊,他们过一会又回来,一天就这样追赶很多次。”
然而,当地的城管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出于工作职责要求,他们也很无奈,以前几乎每天都会因为占道经营的问题与摊贩争吵。“有时甚至不想干这份工作了,出去总被别人骂,不理解我们,确实心酸。”
对于这种“你追我跑”的“游戏”,重庆市江北区的外卖员李小川也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很多小区管理严格,不让外卖员入内,但他们怕被顾客投诉或外卖遗失要承担赔偿责任,要想方设法突破保安“防线”。“混在业主里面进小区,成了外卖配送的常态,有些小区保安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外出打拼的,能理解彼此的不容易。”李小川说。
记者采访发现,在进城务工人员中,诸如摊贩与城管、外卖员与保安、快递员与物业等职业角色,在日常工作中较易出现摩擦,“你追我跑、你赶我躲”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化解部分职业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成为各地城市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用“有温度的解法”化解矛盾
商贩菜难卖、钱难赚,城管执法人员也头疼。2023年9月,重庆市南川区城市管理局成立调研组,经过实地走访以及与小区业主、摊贩、社区工作人员等群体多达12次的沟通交流,调研组提出“潮汐摊区”的治理方案。
“‘潮汐摊区’不收取任何费用,让我们有了固定的‘家’,卖菜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多位商贩向记者表示,有了固定摊位后,每天的收入比原来多出不少。“在摆摊时间,遇到抬不动、搬不动的,城管人员还会主动搭把手,大家相处起来非常和谐。”周艳说。
针对摊位区域如何划分,经营时段如何设置等具体问题,该城市管理局又牵头先后召开22次座谈会,邀请商贩代表、居民代表、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讨论方案。通过征求群众和有关部门意见,重庆市南川区找到了各方的“最大公约数”,即在城市小区、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周边,划定区域供菜农和果农贩卖经营,实行定时、定点管理。
“以前我们是到处跑、到处追,现在有了‘潮汐摊区’,卖菜或者卖水果的,就自然到摊区来,大家相处起来也很融洽。”重庆市南川区城市管理局执法队员罗正平说。
作为重庆市首个公租房小区,被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油污垃圾、深夜噪音等困扰10多年的重庆市两江新区民心佳园夜市也迎来了“最优解”。2023年4月,民心佳园夜市入市规则、摊户登记须知、摊户经营须知等正式公布,首批144位摊户在公证人员的公证下进行摊位摇号。自此,摊户们更好地端起生存的“饭碗”,附近商户和居民的意见也大大减少。
和谐关系增加务工收入
重庆市南川区的摊主龚晓燕说:“过去卖的多是公婆自家种的青菜,现在,近百户村民都来供货。”每隔一天,她就要开着自家的小车,到南川周边的山村去收菜。收入也从原来每天几十元增加到现在的三四百元。
民心佳园的租户、摊主陈贵芝则表示,夜市搬“新家”后,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以前从早摆到晚,一天才赚两三百元,现在一天的收入超过了1000元。”如今,陈贵芝脸上的笑容代替了焦虑。
“尽管有些时候还存在不方便,但确实也有明显的进步。”外卖员李小川留意到,今年以来,有些小区开始试行登记管理制度,区别于传统“进门一次,登记一次”模式,大大延长了登记有效期时效,减少了因一道门产生的冲突。
记者注意到,“潮汐摊区”、夜市规范经营以及部分物业企业实行的外卖员登记入内制度等,不仅让部分职业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从“你追我跑”变为和谐相处,还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务工环境。在摊贩、外卖员等群体看来,这些“有温度”的管理方式,让他们感受到了城市的热情,带来了更多收益。
“以往政策刚性强,投诉多了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堵、赶、罚等方式进行硬性管理,工作效果很容易‘归零’。”专家表示,在出台管理制度前,应多征询考量不同群体的意见,以综合施策替代一“管”了之,才能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用“有温度”的管理模式化解职业差异带来的误解和矛盾。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