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王有银:祁连山余脉的植绿人
//m.auribault.com 2017-09-20 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 更多

  新华社兰州9月19日电(记者 程楠)“在林子里转一天,时间慢得就好像过了一辈子;护林32年,就好像发生在昨天。”54岁的护林员王有银说。

  王有银工作在哈思山林场,地处甘肃省靖远县西北,属祁连山余脉,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黄河自乌金峡进入靖远县,绕哈思山向东流去。

  记者随他来到哈思山深处,只见漫山遍野种植的油松、云杉随风摇摆,不时有湍急的水流声从山中传来,“那不是黄河,是松涛声。”王有银说,除了看护森林,多年来,他和同事们每年都会持续种树,为哈思山增添绿色。

  “过去,为了建房或者卖钱,住在哈思山附近的农民常常盗伐森林。”家住附近的二合村村民石存清说。从2001年之后,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政策,大多数村民都搬离了哈思山,盗伐现象绝迹,他自己也成了一名护林员。

  王有银告诉记者,每天早上8点多,他和石存清等同事便带上干粮各自出发巡山。他负责6000亩山林,基本上步行4天可以完成一次巡护。山地陡峭难行,王有银每小时只能走3至4公里。这样的山路,他走了32年。

  除了工作辛苦,王有银说他最亏欠的是妻子和孩子。1998年夏收时节,林场防虫任务重,他选择留守在森林防虫,等忙完林场的活儿回到家时,熟透的麦子掉在地下已长出了青苗。“散落在地下的麦粒比收获的多,遇到雨水就长成了青苗,再也没法收割了。”说起往事,他的泪水止不住在眼里打转。

  “种树算啥营生?能挣来钱?”面对妻子的抱怨,王有银没有反驳,没过几天,又回到林场继续工作。如今,除了单位缴纳的养老和医疗保险,王有银每月有近2000元收入,妻子在家务农,他的一双儿女也成家了。

  在林场院子里,有一棵王有银上世纪90年代初栽种的云杉,那时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10米高的大树。“没事儿的时候,我就去看看这云杉,拍拍它,就跟自己的老朋友一样。”

  王有银和同事们多年来的辛勤工作,换来了哈思山的万亩青山。哈思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陶小龙告诉记者,由于保护种植得力,哈思山的林线下降了50米至200米不等,木材年净生长量3373立方米,“从2005年至今,累计造林超过15000亩。”

  如今,渐绿的大山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记者看到,成群的岩羊、野鸡在林区觅食,见到人也不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