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东下决心走古建重生之路,是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心痛与震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大理一带农村的老百姓急于摆脱贫困,于是有大量古建筑被破坏被拆毁,经常有成片的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被主人拆毁。拆下来的旧木料、构件等,按堆论斤卖……
他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
眼见在旧城改造中倒下的成片的古建筑被由钢筋水泥组成的现代楼宇取而代之,赵学东的内心深处一遍又一遍发出泣血呼喊:环境破坏了尚可治理,失血的传统文化还能找回来吗?
在赵学东看来,这些散落在阡陌山路上的祖先痕迹,是岌岌可危的历史见证,更是时光碎片,一砖一石,一窗一瓦,一槛一柱,每个角落都布满岁月尘埃。这些房子是承载中国人共同情感和记忆源头的生活容器,他们无力诉说传承文化在时代喧器中沉默凋零的失落。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文化传承,是华夏之子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啊!
下关风,洱海月。不知道有多少个疾风劲吹的夜晚,赵学东仰望星空彻夜难眠。我们的祖先曾经有那么辉煌灿烂的文化,岂能眼看它丢失而坐视不管?
赵学东向亲朋好友道出自己的抱负:深入挖掘大理历史文化,依据历史文化记载,从民间到庙堂,在大理古城旁边重建一座具有宋、元、明、清四朝风格的大理白族建筑艺术博览园和一座古大理国御花园,并将这一园林取名为“垒翠园”。
可是,消息一经传出,没有人不为赵学东捏着一把汗,资金从哪里来?所需名贵木材从哪来?工匠队伍从哪来?仅凭一己之力,能完成如此沉重的历史使命吗?也有人说赵学东是痴人说梦。可赵学东听而不闻,不为所动。
进入新世纪的一天,赵学东召回在云南省建筑公司任项目经理的儿子赵冠和好友杜青,诚邀他们辞职回乡同他一起完成夙愿。一见面赵学东劈头便对儿子说:“咱父子要干一件当代愚公移山的事”。儿子从父亲眼中看到一丝无坚不摧的坚定……
赵学东的古建筑文化传承之旅能到达胜利彼岸吗?
苍山十九峰十八溪睁大惊奇的眼睛,洱海经久不息的波涛也在等待聆听这场令人瞩目的壮举的回声……
世纪追梦
震古烁今的古文化拯救行动
谁也不曾想到,向子孙后代兑现一个承诺,赵学东竟然攻艰克难用了十二个春秋。
2008年,赵学东举牌在大理古城旁边拿到了150亩荒地,他站在草丛中眺望苍山之巅常年不化的雪冠。一场与时间赛跑抢救大理白族历史文化之战从此拉开帷幕。
“无中生有”难度可想而知,古文化拯救行动,一开始便一波三折。
最初,赵学东满怀希冀踏上北上南下之途,费尽周折恭请到国内知名大学的十余位专家,齐聚大理,就恢复南诏、大理国御花园大理白族古民居等召开研讨会,终因受邀专家对大理文化历史及白族古建筑了解不够而无果而终。赵学东又三顾茅庐,上门拜访大理当地土生土长的文化学者杨周伟。喝茶聊天间,赵学东道出了自己要挖掘传承大理白族历史文化的愿望。说到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白族古建日益减少,技艺人才青黄不接,技艺传承处于濒临绝境的状况,二人脸上都浮现出深深的忧虑。这一对惺惺相惜、情趣相投、志向相同的“拍档”,似乎承载着白族文化传承的未来。杨周伟当即表示愿意加盟拯救行动,有力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火热的胸膛里跳动着共同的节拍!
对大理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研究的杨周伟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查找整理历史文献长达一年之久,他将研究整理的文稿交到赵学东的手上,一只拦路虎正虎视眈眈蹲在追梦者的面前,谁又能完成这历史文化传承技艺相融合的创造之举?谁又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图纸设计?
接下来的路该怎样走?难道真的难以完成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吗?
深陷困扰之中的赵学东忽发奇想: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何不寻找那些尚存民间的老工匠老艺人,集中他们的智慧共同完成这一传世之作?
永不言败的赵学东又一次踏上更为艰巨的寻找之旅,他背上干粮,风餐露宿,足迹遍布云龙、剑川、鹤庆等山县乡,披星戴月苦苦寻觅着每一个白族古建传承人。终于找到了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克文,这位对白族传统建筑艺术执着热爱的民间匠人对白族传统建筑技艺深有研究,是集白族建造技艺之大成者。
三年磨一剑,赵学东与杨克文带着重塑白族传统建筑艺术的满腔热情,着手每一幢建筑的精心策划安排和反复设计修改,当不知熬战多少个不眠之夜打磨而成的集民间传说、文献记载、传统技艺于一体的古建筑群设计方案呈现在当地规划设计院案头时,在场的专家无不睁大惊奇的眼睛。设计院对图纸的合理性、抗压性、抗震性进行审查,做模型,做实验之后按程序报规委会审批、办理规划、环保、施工许可……
在传统木结构技艺失落的今天,要重建30多米高的全木结构的木楼赵学东非常慎重,与杨克文一起对楼体结构反复推敲,特别是全木结构所需的20多根20多米高柱子的筹备成为赵学东彻夜难眠的难题。心急如焚的赵学东在儿子赵冠的建议启发下走出国门,最后终于在伐木场找到符合要求的原料。谁知,木料难题刚刚解决,园林树种问题又接踵而至,按照大理洲规委,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景观部门的建议及自身要求,园林需全部使用本地石材和树种。为此,赵学东父子又一次历尽千辛万苦,并走遍大理州的山山水水,夜不能眠潜心研究茶花、杜鹃培植移栽技术。
一个铜板压倒英雄汉。资金短缺一直困扰着创业者,赵学东不得不抵押自己的全部房产,四处借贷,工程建设到70%,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停工待援,危难之时,为解燃眉之急,赵学东忍痛割爱不得不将自己的传家宝——一对段家玉手镯,拿到市场以便宜价格出卖获得3000万元,回来全部用作工程款。
昼夜操劳日渐消瘦的赵学东终于倒下了,医院的检查结果竟是胆管癌!男人有泪不轻弹,硬汉赵学东这一次流下了泪水,面对生死,最让赵学东放心不下的依然是正在施工中的白族文化传承项目,看不到项目完工,他不瞑目啊!
赵学东被家人送到北京一家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令他感到松口气的是,医院告诉他,肝、胃、十二指肠切除一半后还能能生存3—4年,这就意味着还有机会看到工程完工。当手术后醒来时,医生对他说:“老弟啊,你这个人是前世修来的福啊,不是癌症的机会只有万分之一啊!”赵学东当即又一次流下了眼泪对医生说:“这下工程还可以继续做,借来的钱还可以慢慢还”。回家休息20多天后,赵学东身上挂着引流袋,在儿子的搀扶下来到工地继续指挥建设。
当工程快要完工的时候,时任大理州委书记杨宁驱车路过这里,看到这样一大片蔚为壮观的白族古建筑群,震撼之余停车调研,感动得沉默不语了。
第二天,杨宁及州长杨健便召集州、市、县领导干部100多人在工地开现场办公会。杨宁握住赵学东的手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代表大理人民感谢你,你为大理人民做了一件好事情,传承民族文化,这个作品不仅仅是你的,也不仅是我们大理的,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很了不起!”
一股暖流涌上赵学东的心头。
是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涅槃新生
留根铸魂的“垒翠样本”
充满神秘色彩涅槃重生的大理园林·垒翠园,一露面便像一个待嫁的新娘惊艳了世界。来垒翠园了解大理历史,品味白族文化成为观光者的向往。到大理必看垒翠园,不看垒翠园成为了游人大理之行的缺憾。
“垒翠园”经赵学东与杨克文带领团队多方寻找的“木作、石作、泥瓦作、木雕、石雕、砖雕”等几百位老匠人,通过多年的努力,呈现在了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