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活寇准”保定老调表演艺术家王贯英:戏比命大 鹤鸣九皋
//m.auribault.com2014-07-04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孩子差一点生在舞台上

  王贯英演出的老调《潘杨讼》拍摄成戏曲电影后,她随剧团演出每到一地,观众强烈要求她加演。在她怀孕后,由于观众要求太强烈,而且点名要看《潘杨讼》,王贯英挺着大肚子仍坚持演出。

  《潘杨讼》戏中的“骆驼跪”是高难动作,对于一位孕妇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但是,产期将近的王贯英全身披挂上戏装,在舞台上挺着大肚子照样一丝不苟地表演完了“骆驼跪”。

  当时剧团领导强迫命令她停止演出,让同志们送她回保定老家。就在回家后的第二天晚上,孩子就出生了。“这孩子差一点生在舞台上,你不要命了!”家人疼惜地责怪王贯英,这可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啊!这个孩子长大后也从事了戏曲表演行当,她就是现在省河北梆子剧院的花旦、刀马旦演员范丽丽。

  王贯英饰演《潘杨讼》中机智幽默的中年寇准,《忠烈千秋》中刚烈的老年寇准;《拒马令》中一心为民的涞水县令甘汝来;《义反徐州》中敢于反抗元朝暴政率民举义旗的徐达;《王佐断臂》中大义凛然的王佐……这些艺术形象广为人知,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她的彩旦演得也相当不错,这一点鲜为人知。

  王贯英曾在《亚仙传》中饰演鸨母,她那台步、那腔调和表演独具一格,活灵活现的表演,幽默诙谐的唱腔,获得台下掌声无数。王贯英在《红灯照》中饰演的红灯照首领林黑娘,文武兼备。戏中林黑娘不仅有大段唱词,还有手持长短兵刃的武打。当时正是酷暑。她穿内衬的布“水衣”,再套上厚厚的戏装外套,汗流浃背;再加上演唱和表演各种繁难动作,有几次排练中,险些晕倒在舞台上,但她坚持下来了。

  王贯英担任主演兢兢业业,担任配角认认真真。上世纪70年代末,粉碎“四人帮”后迎来了文艺的春天,笔者据舞剧《小刀会》改编了保定老调《小刀会》。王贯英在戏中演群众老妇,那时虽然她只有8句唱词。就这8句唱词,但每场必获台下满堂喝彩。

  两次进京演出,两度上银幕

  王贯英一生两次进京演出,两度上银幕。

  1960年,22岁的她随保定老调剧团赴北京向首都人民和中央领导汇报演出《潘杨讼》。那时,让还是年轻小姑娘的王贯英扮演寇准,人们都捏着一把汗。王贯英一上场,凭借落拓不羁、潇洒自如的表演;再加淳朴健朗、不显雌音的唱腔;把刚由七品县令调任京官的年轻有为、机智果敢的寇准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跃然于舞台上。王贯英的演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接着,她为中央领导和文艺界的专家们进行专场演出,受到肯定和好评。

  王贯英曾经登门向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求教。马连良先生见她虚心好学,就在家里教她如何把寇准演活。马先生手把手地教,一个动作、一个亮相地教,还把自己的牙笏(戏曲舞台上用的道具,官吏上朝时用)送给了王贯英。1960年,王贯英随剧团到长春电影厂拍摄戏曲电影《潘杨讼》。

  时隔20多年后的1982年,贯英再次进京,演出《忠烈千秋》,仍然扮演寇准。演《潘杨讼》时,王贯英才22岁;演《忠烈千秋》中的寇准时,她已年过40。戏中的年轻寇准也由黑髯变成银髯飘洒的“三朝元老”了。王贯英的艺术已经成熟。她在出演《忠烈千秋》老年寇准时,使观众们看到了和20多年前《潘杨讼》里的寇准,在性格上的统一,人物形象上的差异。尤其是“金殿装疯”一场戏,王贯英的表演:须髯蓬乱、蟒袍反卷,在金殿上大摇大摆,正话反说。既妙趣横生,又惟妙惟肖地展现出寇准幽默机智和悲愤至极的特色。王贯英二次赴北京演出,再次受观众和专家们的好评。随后,她又先后在北京长安戏院、吉祥剧场、广和剧场、工人俱乐部等连续演出一个多月。时任中宣部部长的王任重和河北省委领导李尔重以及中国戏剧家协会张庚、吴祖光、郭汉城等领导及首都文艺界的专家观看了王贯英的演出。郭汉城、吴培真等学者还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撰文称赞王贯英的表演,精到有味,独树一帜。而后王贯英随老调剧团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戏曲电影《忠烈千秋》,这也是她二度登上银幕。

  拍摄戏曲电影时,为发挥电影元素,导演姚守刚为寇准加了一场戏:寇准的老师王延龄血染金殿后,站在金殿阶下的寇准双目注视王延龄尸体,悲愤至极。这镜头长达几分钟,而且寇准没唱也没念白,只有画外伴唱。导演决定用长镜头,需一气呵成,不得停顿。这对戏曲演员王贯英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如何运用影视表演的技术?姚守刚和摄影师做好了拍摄几次的准备。姚守刚对王贯英仔细讲解了当时寇准的内心世界,王贯英沉思了片刻。姚守刚喊:“开拍!”只见贯英双手打颤,抖动髯口,脸上神情木然呆痴,泪盈满眶。这长镜头全部靠王贯英细致入微、情真意切的表演来传神,她把场上悲愤之情推向顶点。“好!拍一次就成功了!”导演姚守刚高兴地拍手,把手里的茶杯都忘了,茶杯掉地摔了。那是姚守刚最心爱的一个茶杯,他却笑着说:“值!为贯英叫好,多摔几个杯子也值。”

  王贯英两上银幕,多次上电视荧屏,渐渐家喻户晓。但是她更珍视老调表演艺术家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头衔。她从来没有名人架子,为人谦逊。她有时被邀请参加关于老调的座谈会,每逢涉及关于老调剧种的历史,会前她都会给我打电话,将她要怎样说告诉我,尽量要求自己的讲座稿件里没知识上的纰漏。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