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职工风采

郭玉全:水泥窑边的“全科医生”

2018-05-12 08:55:49

35年工作在一线,郭玉全几乎干过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种——

水泥窑边的“全科医生”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郭强 通讯员 陈曦

  郭玉全,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熟料车间党支部书记,在水泥生产一线工作了35年。

  伴随水泥企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他苦练本领、勤奋钻研,从看火到液压、润滑,从钳工到焊工……几乎干过水泥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种,成为水泥窑边的“全科医生”。如今,他跟随企业绿色转型步伐,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带头人。

  一块滤光镜练出“火眼金睛”

  上世纪90年代,郭玉全所在企业用回转窑煅烧水泥熟料,没有仪表,没有监控,更没有电脑控制,想了解窑内熟料煅烧情况,只能靠一块滤光镜和一双眼睛。

  “我第一次拿起看火镜时,什么也看不出来,就觉得这窑里白茫茫一片。老师傅就说了,什么都甭问,看火没有捷径,就是一直看,加深印象。”郭玉全回忆说。

  看火工是水泥生产线上最核心的工种,可是趴在窑头看火却是一件苦差事。窑头的表面有200多摄氏度的高温,郭玉全耐着性子,每隔3分钟看一次,一看就是十几分钟。眼睛看花了,他就休息一会儿,继续看。连续看了20多天后,老师傅才开始一点点给他讲解看火知识。

  就这样,看火工他一干就是4年,练就了仅凭肉眼观察就能判断出窑内状况的功力。

  郭玉全把他看火的这股子钻劲、韧劲也用在了平时的工作学习中。随着水泥生产工艺改善和生产线更新换代,他参与了多项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和技术革新,成了厂里的“技术大拿”。

  “1毫米”折服洋业主

  随着公司技术服务“走出去”,郭玉全的技术在海外也打响了名号。

  2012年2月,厂里接到求援电话,请求尽快派出技术人员前往阿联酋,解决一条万吨水泥生产线窑系统托轮过热的问题。郭玉全和同事坐飞机、倒汽车,12个小时后就赶到了阿联酋阿莱茵公司施工现场。

  其实,在郭玉全到达前,业主方已先后邀请多家世界知名厂家调试,可问题都没有解决。看到郭玉全他们没有携带任何精密仪器、两手空空出现时,业主脸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

  争吵、质疑,现场一片混乱。情急中,对方经理说:“请你们来,所有人就听你们的,拿方案吧。”

  听后,郭玉全只是微微一笑。“放1毫米。”郭玉全不容置疑地对现场操作工人发出指令。闻此,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因为郭玉全只是围着水泥窑看了一圈,没有使用任何工具测量。但是看他笃定的模样,操作工半信半疑地抡起了大锤。

  一锤下去,奇迹发生了。原本过热的托轮,慢慢恢复了正常。6个小时后,已经停工4个多月的窑转起来了。郭玉全用一把大锤征服项目业主,成为业界“传说”。

  一个人带出一支创新团队

  郭玉全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是北京市首批授牌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

  近些年,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全国各地垃圾焚烧厂上马建设,但是垃圾焚烧飞灰因为没有相应配套处置设施的问题逐渐凸显。针对这一难题,相关科研机构在琉璃河公司建成了国内首条飞灰工业化处置示范线。这条示范线的生产调试,就是由郭玉全带领的一线技术工人团队完成的。

  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借鉴。2015年,郭玉全带领技术研发团队查资料、搞调研、做研究,带着飞灰样本三天四地考察设备厂家,自行研发设计工艺路线,组织实验,积累数据,与厂家一道进行设备改进,最终研制出一台符合飞灰处置工艺特性的机器。

  为了使飞灰处置线更加完美,郭玉全带领团队相继攻克闪干机挂壁、结晶分离器阻塞等核心技术难题。随着垃圾焚烧飞灰产生量与日俱增,2017年建成的飞灰处置二期工程投入试运行。琉璃河公司也实现成功转型,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飞灰的企业。   

  如今,郭玉全职工创新工作室由成立之初的不足10人,发展成拥有38位骨干成员、参与人员达到150余人的团队。截至目前,工作室完成较大技改创新项目46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千万元。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刘英杰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丁俊晖入选世界斯诺克名人堂 成为中国第一人

    面对数百名参加典礼的嘉宾,丁俊晖用英语说:“这是一个精彩难忘的时刻,自从我2003年进入职业圈以来,斯诺克运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很高兴看到很多的中国年轻球员成长起来,感谢所有的人,也感谢我自己。”

  • 黄渤:《一出好戏》欢迎光临

      昨晚,黄渤首次自导自演的电影《一出好戏》公布了“欢迎光临”版预告,黄渤以第一视角首次向大家展示了影片的真容。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大学生“村官”翁新强:弃高薪重回大山 兴产业领人脱贫

    2014年翁新强正式通过考核回到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乡小新川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与此同时,有了两年多市场营销经验的他,把产业发展的眼光瞄准了漫山遍野的五味子。五味子可当中药药材,还可当水果卖,还可以制成酒或饮料。于是,他成立了合作社,发动村民种植,开始在全村发展五味子产业。

  • 张月英:杏花园里农家乐

      张月英,1974年出生在长城根下的正宏古堡村,1990年她初中毕业回乡当代课老师,1992年不安于现状的她与丈夫一起到阳高县城开了一家小饭店,到矿区经营食品批发,之后又只身一人到大同市区打零工,蒸馒头,卖日化,后来又进入一家保险公司就职。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