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脚专家”王建生:四十年,他仍在路上-劳动奖章-中工网

人物

劳动奖章

“修脚专家”王建生:四十年,他仍在路上

2018-06-13 08:03:29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修脚专家”王建生:四十年,他仍在路上

中工网记者 尹文卓

王建生专注工作 中工网记者 尹文卓摄

王建生 中工网记者 尹文卓摄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1976年9月,随知青返城,王建生也从农村回到了城市。在那个工人备受推崇的年代,王建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不但没有同许多人一样分配到工厂,反而被分到了清华池浴池做修脚工。当时对修脚行业颇有偏见的他不曾料到自己竟然在这样的岗位一干就是四十年。这四十年他没有虚度光阴碌碌无为,而是打磨技艺,将修脚这项传统手艺做精、做专,并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报到后,他旷工46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王建生觉得修脚这是伺候人的工作,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心里始终接受不了这个工作。尤其看到别的同学被分到了工厂,穿上劳动布的工作服,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第一天被领到清华池报到的王建生没有想到自己不但被分到了浴池,带他的师傅竟然还是个修脚工。得知自己要跟着两位修脚师傅工作的王建生愣了半天没有反应过来。之后他回到家,一个半月没有到单位上班。

  王建生说,这一个半月,他找到分配工作的领导,每天领导一上班他就跟在人家后面要求换工作,比上班还准时。当时他特别恨那个领导,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要感谢人家,如果真的给他换了工作,可能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一个半月的时间,领导的固执以及家中母亲的唠叨让王建生觉得不如去试试。

  四十年前的修脚室各方面条件不比现在,恰此时妇女解放双脚不过三十年,当年的“小脚老太太”尚存,应了那句“老太太裹脚布又臭又长”,这让本就通风条件差的修脚室里面气味难闻,用王建生自己的话说是“一进去熏得脑袋疼”。很长一段时间,王建生虽然按时上班,却每天坐在大厅里,不入修脚室一步。直到一天看见一个哭着进来却笑着离开的小女孩,感到震惊的王建生才对修脚产生了兴趣。

  王建生说,那天他坐在大厅里,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拉着一个小女孩走进来,小女孩哭得很厉害,既痛苦又害怕。然而就在她们走进修脚室之后不久,小女孩的哭声停止了。好奇的王建生终于走进了修脚室,看到师傅舞动的修脚刀和小女孩儿的笑脸,他顿生羡慕之情,默默跟着师傅学起了修脚技术。

  受伤顾客的鼓励让他决心勤学苦练

  练推手、削竹片,手指起泡起茧子,手上尽是血口子,王建生坚持下来了。如今的王建生说到教徒传艺仍旧强调削竹片这项基本功。他说这是练习指力,手指一定要有力量。

  已经61岁的王建生如今已荣获多项荣誉,但年轻时的他仍不免犯错。练了大半年基本功后他开始实操,做“平活”,即修脚垫、趾甲这类最简单的活儿。那段时间师傅帮助找来他的老主顾、老朋友给王建生当“脚模”。尽管师傅鼓励惴惴不安的王建生告诉他“没事儿”,可还是出事儿了。

  给一位患有脚垫的客人修脚时,王建生一刀下去直接给人家脚底开了大口子。看着血“噌”地冒出来,他当时就傻眼了,幸亏师傅过来补救。至今他依旧记着那位客人临走前的一席话:“现在的年轻人能学这行不容易,你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学好手艺。我今后还要找你。”客人暖心窝的话让他深受感动,下定决心勤学苦练,一定要学好这门技术,成为师傅那样受顾客欢迎的修脚师。师傅们的精心传授加上自己的用功,王建生的修脚手艺渐渐在清华池能独当一面了。

  1980年,王建生在北京市开展技术大练兵活动,获得了北京市技术操作能手称号。接着,他先后于2003年举行的北京市首届技能大赛上捧得金奖并荣获北京市劳动技术能手;同年获国家资格认证的特二级技术职称,成为当时我国最高级别的修脚技师;2004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技术能手”;2005年经考核又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2008年荣获“北京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技师”;2009年获得高级修脚技师职称,首位享受北京市政府津贴的高级修脚技师;2010年荣获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称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荣获“北京市商业服务业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2016年北京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这些荣誉见证了四十年来王建生的成长。

  他常说“干好修脚这一行,先得热爱,其次才是技术。”“修脚刀无情人有情,修脚不是修机器,要让病人感受到温暖。”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奋斗·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丁柳元:不是我在演英雄而是英雄在塑造我

    2月初,我主演的电视剧《初心》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反响热烈。未来,我要用英雄精神,引领我走好艺术创作道路的每一步,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时代军人,成为一名无愧于时代的人民艺术家。

  • 整整一年减少曝光量 李易峰干啥去了?

    整整一年减少曝光量李易峰干啥去了?李易峰今年30岁,他觉得自己迎来了艺术创作的井喷时期,并希望这个时期能长一点,毕竟演员艺术创作的时间有限。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扎根沙漠的孙晟中创业团队:“什么都能省,研发经费不能省”

    “圣氏化学”注册资金才500万元,而实验室就投入了1000万元。“什么都能省,研发经费不能省。化工企业淘汰非常快,没有技术创新,必然是死路一条。”孙晟中说。“我们整个团队几乎天天在做实验,一是老产品要不断进行技术更新,二是公司要发展必须储备新项目。”带着记者参观的副总经理贺满华介绍说。

  • 王胜地:一位创业者坚守实体经济的理由

    我是个多次创业者,在做“爸爸的选择”之前,还做过好几个创业项目,包括精密仪器、服装、医疗设备,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点——都属于实体经济领域。这就是我,一个制造业创业者坚守实体经济的理由。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