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听中国职工讲故事-正文
李志强班组:“动力铁军”铸造航空梦
//m.auribault.com 2019-04-07 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新中国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摇篮,是共和国空中战鹰强劲动力的诞生之地。李志强班隶属于黎明公司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肩负着中国最先进航空发动机总成装配任务。

  李志强班组以航空动力战线上敢打苦仗、善打硬仗在业内久负盛名,用无数的成就为自己赢得了“动力铁军”的美誉。李志强班先后荣获沈阳市先进集体、辽宁省“五一”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2014年,在中宣部、全国总工会联合举行的“最美职工”评选活动中,李志强班组成为十个获奖者中唯一的先进集体。满载荣誉不断前行的背后凝聚着他们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调整生产流程 提高装配效率

  随着竞争加剧,发动机需求数量激增。而太行发动机装配结构复杂,需装配数万个零件,零件间的衔接异常精细,堪称工业艺术。同时装配周期长,装配人员多,装配现场管理困难。作为发动机制造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李志强班组经常面临任务周期短、节点要求急的难题。如何在切实保证航空发动机质量、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装配周期的,成为摆在李志强班面前的首要问题。

  为避免小零件错漏装,提高总装装配效率,李志强班在现场实行并行操作,将发动机总装配分为前、后、左、右四部装配,四个部分装配同时进行。将每一个附件、每一根管路单独成序,将装配所需小零件单独包装,以工序作为班组人员装配分区、交接班依据,实现精确管理。

  经过反复试验和实际演练,积累庞大基础数据之后,李志强班成功将每步操作都细化成60至90道工序,把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时间控制在5分钟只15分钟内,使生产计划制定到每一台发动机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将发动机的装配时间细化到每一分钟。这种标准化作业模式成功实现了两班接力作业、接续生产,开创了国内航空发动机装配的先河,在保证装配质量的前提下极大提升了各型发动机的装配效率和装配产量。

  2013年,航空发动机装配任务集中,李志强班未雨绸缪,积极备战,将原本4人一组实行两班倒的装配模式改成3人一组三班倒,并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进行提高装配效率的磨合训练。凭借着3人三班倒操作法,仅仅用了99天,李志强班就令人难以置信地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再一次创造了发动机装配的行业奇迹。

刻苦练就硬本领 迎难而上解“顽疾”

  航空发动机总装环节主要负责的是构建成百上千的管路。如果把航空发动机比作人体的话,那些管路就是神经和血脉,管路搭建安装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管路搭建安装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决定装配质量的就是总装工人的手。精确把握好每一处力度是装配的基本要求,更是一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手工艺术。

  为磨练出充满灵性的双手,李志强班组狠抓技能训练,训练难度远超装配实际难度。

  他们训练开桥式吊车装配机匣,就在吊车钩上用绳子拴上一支笔,要求员工将笔稳稳送入啤酒瓶。长期下来,李志强班组人人都练就了一身硬本领,人人都能独立完成整台发动机的总装。

  面对发动机试车过程中的漏油“顽疾”,李志强班组也没有退缩,迎难而上攻克难题。

  为减少漏油故障,班长李志强组织班组人员对漏油的关键点进行统计分析,提高操作者装配技能。他们将管路分为310个漏油点,对经常出现漏油故障的点进行统计,最后对统计出的漏油频发的48个点进行重点剖析。根据多年的装配经验,总结出发动机管路漏油的三个主因:附件、导管原带缺陷;设计结构不合理;装配原因。对班组可控的由装配原因造成的漏油,从管路结构和装配关系入手,结合操作经验,总结规律,由技能专家对青年员工进行管路拧紧力矩及拧紧技巧的传授,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提高全体员工的操作技能。

  通过对60个台次发动机漏油情况进行监控,零漏油台次达到了48个台次,较之前降低120PPM。通过进一步原因分析和不断针对漏油排除方法的培训,最终将达到零漏油率的目标。  

刻苦钻研学习 加强团队建设 

  航空的特殊性对发动机质量要求极为苛刻,其制造过程绝不容许出现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特别是在最后的装配阶段。

  李志强深知总装工作责任重大,坚持工作严细慎实,不容瑕疵,他也将严谨的工作作风带入班组,身体力行的同时严格要求组员。

  已经成长为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一级技能专家的班组成员黄海涛说,1998年他被分配到李志强班组不久,一次工作中不小心碰掉一个包装零件用的金属垫片,李志强立即告诉他好好找一找,可黄海涛并没当回事。午休时,李志强拿着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金属垫片严肃地说:“如果掉到发动机里,就是天大的事”。几个月以后,李志强特意带着黄海涛到飞机厂调试发动机。看着战机蓄力升空,李志强问黄海涛:“如果那天那个垫片没找到,你现在心里踏实吗?”一瞬间,黄海涛热泪盈眶,明白了李志强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在员工个人素养提升上,李志强班以提升操作技能为学习目的,采取专家讲学、现场辅导、实训比武、案例分析和传帮带等形式助推员工素养和能力提升。为营造持续学习竞争的良好状态,班组对员工的操作能力按工序进行星级评价,建立了优秀员工操作工序名录,班组技师以上职称员工每年承担带徒任务,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多技能带单技能,党员带群众,自愿结合,优势互补,有计划地对操作人员的薄弱环节进行助学指导,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氛围,激活了员工主动学技能的热情。

  一系列团队建设的举措,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装配工人,凝聚成了一股强劲的力量。用职工自己的话说:“只有人人都是李志强,才是名符其实的李志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