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不争”里有大智慧
王玉华//m.auribault.com2013-12-13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又近年终时,各类评比表彰多了起来。有的人感到追求名利是人的天性,是理所当然,因而事事处处费尽心机。笔者却认为,争是一种精气神,不争是一种智慧;名利面前,“不争”是大境界。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不争”,是予人空间的一种方式。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侍郎,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与张英同朝为官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一封送给张英。张英回信:“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后退三尺建墙,叶府感动之余命人将墙也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家消除隔阂,成为好邻,也留下了一段“六尺巷”的佳话。故事告诉我们:良心藏在吃亏处,“不争”就没有妒忌,没有猜疑,没有怨恨。

  其实,从辩证法上讲,“争”也是一种失去,“不争”却成就一种“争”。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争;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争;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争。1955年全军授衔时,许光达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报告,请求由大将降为上将。毛主席赞扬说:“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钱学森对有人写信称他是中国的“导弹之父”“航天之父”深感不安,他回信说,这么称呼是不对的、不科学的,导弹航天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他个人仅是沧海一粟。晚年,钱老又把两笔科研奖金,约200万港元全部捐给国家,用于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钱学森说:“我姓钱,但不爱钱。”实际上,“争”与“不争”,只是一种换位。

  自古大戏好戏都不是一个人的舞台。一个人的工作成绩,放在眼前看可能是大,放在身后看可能就小,放在集体中就是局部。一项工作,阶段性看是目标,放在长远看就是个过程。“不争”是一种境界。属于自己的,让出一角,进而为人们所容纳、赞赏、钦佩,一个人就会得到更多的东西。

  当前正值年终总结评功评奖阶段,只有舍得让、放得下,把争放在平时而非评时,才能正确看待和评价自己,从狭隘的私欲中跳出来,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地位、进退去留,决不让名缰利锁束缚住自己。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