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业委会,检验多方协商谈判的能力-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郭振纲

成立业委会,检验多方协商谈判的能力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
2019-06-20 07:06:33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如果一个本来可以实现共赢的事,却因为一些利益主体怀揣“小算盘”,或拖着不办,或互相顶牛,作为一个小区的利益共同体,作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到头来只能是互伤而不是互利。

  作为能够代表业主利益行使一定职能的自治组织,业委会在小区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各地加快推进成立业委会工作的同时,一些地方业主想成立业委会却频频遇阻——据《工人日报》6月18日报道,有的小区业主在成立业委会的进程中,有的面临发起的困难,有的解决一个问题就需耗时数月,有的走了两年程序却卡在最后一步……小区成立业委会究竟要迈多少坎?

  近年来,小区安保形同虚设、绿地无人清理、电梯频频出故障、车辆随意停放、业主跟物业公司产生纠纷的现象不少。为了化解矛盾和督促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成立业委会成了不少业主的迫切要求。然而,成立业委会,“说着容易成立难”“你要配合我拖延”“你提要求我反对”,成为制约一些小区业委会成立的共性问题。

  小区业委会成立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梗阻,背后的本质问题大体是业主、开发商、物业、街道管理者等多方利益诉求不一致。一些入住的业主想通过成立业委会行使小区管理的管理权,但并不是每个业主都热心,尤其是一些不入住的业主,不积极参加表决,导致达不到业委会成立的程序性要求而被迫延搁;一些小区的开发商、物业公司由于小区前期建设和管理中存在服务不到位、收费不明朗的问题,担心业委会成立后“找麻烦”,进而找各种理由进行拖延;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作为小区业委会成立的指导部门,有的在掌握政策方面有紧有松、协调力度有大有小、解决问题有快有慢,其结果是不同地区、不同小区业委会的成立千差万别。

  作为规范小区物业管理的自治组织,小区业委会被寄予厚望。比如,业主可以通过业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谈判、博弈,监督物业公司在管理和服务上更加精细、更加合乎业主的期望,避免在物业管理中出现一些霸凌行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业委会这个平台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进而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避免因为业主之间、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累积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在业委会的协调下,业主和物业公司可以携手共同努力把小区管理成业主舒心的港湾。

  一些地方已经在推进小区业委会成立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比如,由当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政府统一指导,列明成立细则;组织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协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明确各方的利益和义务,制定出具体的化解办法;简化流程和表决程序,防止因为少数人“绑架”多数人现象;当协调遇阻时,指导部门及时出面进行协调等。

  成立小区业委会是《物业管理条例》赋予业主的权利,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都有义务促成业委会成立并正常运作。如果一个本来可以实现共赢的事,却因为一些利益主体怀揣“小算盘”,或拖着不办,或互相顶牛,作为一个小区的利益共同体,作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到头来只能是互伤而不是互利。

  小区业委会成立难,业主纠结,物业公司烦恼,地方政府部门着急。化解问题应直面问题,以合作促共赢,各方拧成一股绳,将“拦路虎”一个一个清理掉。这样的思路不仅在小区业委会成立上适用,在解决其他关涉多个利益主体的矛盾方面,同样适用。可以说,推进业委会的成立,是检验多方协商谈判能力的一面镜子。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四个典范”为国际合作指方向

    在6月14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四个典范”的主张。当今世界逆流涌动,“四个典范”不仅为上合组织树立了发展目标,也从政治、安全、经济和文明等方面为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

  • 中工时评:动辄“转发过亿”的明星新闻警示了啥?

    在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一款帮助明星制造假流量的软件被警方查获,由此也戳破了个别明星的新闻动辄“转发过亿”的“传说”。

  • 中工时评:“中俄方案”护航世界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主义犹存,世界发展和全球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访俄期间提出了“中俄方案”一词,让世界对未来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一份信心。

  • 中工时评:小汽车通行管控不可“一限了之”

    根据交通部等部门日前公开的《关于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各地研究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相关政策,“探索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

人物

  • 为维权公开他人隐私?曾轶可做得过了

    曾轶可发博后,机场与边检官方并未及时回应,事实的真相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无论真相如何,曾轶可作为公众人物,为了维权公开他人隐私做得有些过了。

  • 以勤奋书写人生价值

    黄克智院士是我国著名力学家与力学教育家,长期从事弹塑性力学、薄壳理论和塑性理论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在长达7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终教书育人、耕耘不辍。投身石油页岩气领域研究,92岁高龄每天仍坚持工作六七个小时。对他而言,“这一辈子我做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科学和祖国!”

  • 弘扬楷模精神 凝聚复兴伟力

    6月17日,中央宣传部在湖北省来凤县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张富清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这是对功勋的尊重,更是对英雄的敬仰。

  • 从屠呦呦团队读懂科学家精神

    日前,屠呦呦的名字再次登上各大网站头条。据了解,她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于近期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