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幻灯片

呵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刘慧
2020-12-17 09:48:28  来源: 经济日报

  要实现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一定要把着力点放在种粮农民收入增长上,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也要加强政府支持保护,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同时,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大张各庄村农民在晾晒收获的玉米(无人机照片)。图片来源:ICphoto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高兴之余,还要看到,一些地方出现种粮大户因为种粮收益下降退租跑路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不能等闲视之。这种现象折射了如何切实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问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关系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和粮食安全。

  在当前和很长一段时期内,一家一户小规模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面。我国有2.2亿农户从事粮食生产,是基本主体,他们是否有生产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于农民来说,种粮除了保障口粮外,还是谋生的手段,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有利可图。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社会效益高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在比较利益驱动下,农民往往会选择经济收入更高的非粮非农生产代替粮食生产,从而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和产量减少,甚至出现撂荒现象,如此一来,粮食安全就会出现隐患。前几年,我国粮食供应宽松后造成粮价下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一些地方出现小农户仅种“口粮田”或者耕地抛荒现象,也有一些地方出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今年粮食价格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不过,总的来看,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农资成本不断攀升并在高位徘徊,农民种粮实际收益在下降,不少种粮大户“踩”着盈亏平衡点种粮,一遇自然灾害或粮价波动,就可能出现“倒亏”,因为拿不到农业补贴就退租跑路。

  实现农民增收与粮食增产同步,仍然是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要实现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一定要把着力点放在种粮农民收入增长上,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也要加强政府支持保护,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当前,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调整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定心丸”。今年春耕冬种前,国家提高了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刺激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增长。但从长期来看,持续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并非长久之策,因为这会加剧市场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扭曲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带来购销价格倒挂问题。

  提高农民种粮收入,必须从单纯提高粮价的老思路中跳出来,把着力点放在扩大农民就业空间上,鼓励和引导农村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和服务规模化经营,推动粮食生产迈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之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配置结构中出现老龄化、女性化、兼业化和副业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先进技术应用,影响了粮食生产效率提高。因此,要大力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网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