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掉进精神内耗的漩涡-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网友来论

莫掉进精神内耗的漩涡

卫金正
2019-08-22 11:24:31  来源:解放军报

  行动,是抵消精神内耗的最佳方法,是一剂破解忧虑心理的良药

  在群体心理学中,人们把社会或部门内部因不协调、或出现矛盾而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无谓消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效应,称为内耗效应。近年来,随着人们认知领域的拓展,精神内耗、自我内耗、个人内耗等话题的讨论也逐渐增多。精神内耗是什么?我们或曾有过这样的感受:遇到困难先慌了、没做事情先急了,导致没干什么就累了、工作劲头磨没了,最终事与愿违。通俗地讲,就是“想得太多”惹的祸。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创造性难免受到影响。

  《四本堂座右编》有言:“思虑减则精神不耗。”日常工作中,有的同志面对即将上任的新岗位新平台,不是提前熟悉任务职责,而是想这想那,患得患失,把本应用于打提前量的时间浪费在盲目紧张的空想中;面对比武竞赛,有的不是迎难而上抓紧苦练,而是怕这怕那,总认为自己难免失误“挂零”。这样辗转反侧、左顾右盼,前怕狼后怕虎,不但对解决问题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还会自缚手脚、自设壁垒。

  内耗过程中,人们不仅会在畏难情绪、拖延行为等影响下干劲受损、扰乱思绪,还可能随着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加剧,给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同时也给部队练兵备战带来一定干扰。诚然,精神内耗与人们对未知结果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恐慌感有关,但也与个人对事物的圆满期待、对自身的高标准要求不无关系。想要多大的蛋糕,就会有多少想法。但如果我们不能从“心”审视自己,问一问自己是不是正处于“瞎琢磨、瞎折腾”且无作为的空转状态,就难以打破心灵的枷锁。

  俗话讲,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行动,是抵消精神内耗的最佳方法,是一剂破解忧虑心理的良药。与其思前想后,“食无味、寝难安”,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如此收获的是一个接一个的踏实结果,踏出的是内心成长的宽阔大道。

  出现问题,不想方设法解决,而是先把脑袋深埋困境之中,其实是自欺欺人、作茧自缚。越是恐慌越是怕,精神内耗的漩涡就越大。困难面前,军人最应成熟稳重,做到心中不慌张、手上有章法。当前,部队工作千头万绪,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任务,容不得我们有一丝犹豫、埋怨、畏惧,更不能被自寻的压力、自找的烦恼阻挡住前进的步伐。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既然敢亮招牌,就要有被监督的准备

    就在上月底,和林格尔县也召开了政务服务相关会议,提出要“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做到“资料互通、信息共享”。期待该县这项工作能真正做实,起码那个收据抬头是“乐乐百花摄影店”的窗口,该好好整治一下了。建议群众再遇到这样的窗口,不要向物价部门投诉,这不是单纯的物价问题,不妨打给纪委试试看。

  • 中工时评:游学与否不只是钱的问题

    暑假已过数周,不少家长都让孩子参加了暑期游学项目,特别是赴海外游学,费用自然不菲。高昂的游学费用,让一些家长感慨“养不起娃”的同时,也带来了攀比现象,最终却让鱼龙混杂的游学中介机构获益。

  • 中工时评:二青会:面向未来的青春约会

    8月8日晚,在第11个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二青会)在山西太原隆重揭幕。

  • 中工时评:摘牌有力量,挂牌才更显分量

    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其官网发布了一篇公告,对复核检查严重不达标或存在问题的7家5A级景区进行了处理。这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乔家大院”,它被取消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

人物

  • 关注法官健康状况

    前不久,笔者所在法院又有一名年轻女法官突患癌症。近年来,单位已不止一位同事罹患癌症和其他各种严重疾病。由此,不禁想到了英年早逝的邹碧华,因病去世的全国优秀法官翟树全、金桂兰,以及许许多多被病魔无情夺去生命的默默无闻的法官。

  • 香港有多少个李凯瑚?

    乱是祸,稳是福,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一段时间以来,香港的暴力示威活动愈演愈烈,使市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对香港旅游、餐饮、酒店等服务业造成全面冲击。那些打着所谓“民主”“自由”旗号的暴力乱港分子到底是为香港好,还是为祸香港。昭然若揭。

  • 靠自己的人生,才能逆袭

    本报在昨天报道了淳安农村女孩郑玲艳虽然家境不佳,却不信命,通过自强自立,最终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事情。笔者看完,颇为动容。

  • 匠心创造精彩,实干成就未来

    8月1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活动正式启动。在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黄涛和张海波们却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创造了精彩人生。他们的成功秘诀在哪?或许,正如那句“天道酬勤,业道酬精”一样,是工匠精神成就了他们。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