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新鲜事儿 | “麦田CBD”与年轻的农机手们 - 就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打工新鲜事儿 | “麦田CBD”与年轻的农机手们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6-02 13:53

原标题:“麦田CBD”与年轻的农机手们

最近,杭州一片麦田火爆出圈。飞驰而过的高铁、鳞次栉比的高楼、金黄似锦的麦田,构成了一幅绝美画卷,被网友称为“麦田CBD”。

“当城市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同一个画面出现,幸福感在此刻有了最具象的表现。”

在这个夏收季,还有更多年轻农机手们带来令人震撼的现代化体验。

“麦田CBD”里的城郊风光

据报道,“麦田CBD”真实名字叫世纪田园,位于浙江杭州的钱江世纪城亚运村东侧,西临浙赣铁路,东至利群河,北至萧钱线,南临利华路,全域总面积约4567亩。

当地相关部门按照“现代都市文化和农耕文化相融合、城市核心区和粮食功能区相融合、美丽城区与美丽田园相融合”的总体思路,将其打造成集“农业生产、生态建设、形象展示、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城市郊野田园,让其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

探寻“未来谁来种地”

都市田园,风吹麦浪,引得不少人前去打卡,这是繁华都市生活中人们对田园牧歌的追寻。

媒体评论认为,这些美好体验的内里,是现代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共进、相得益彰。当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农业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农耕文明的保护和传承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何在构筑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保护和承续好农耕文明,不只是一道“未来谁来种地”的时代命题。

5月24日,人社部官网发布公示,拟增加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等19个新职业,同时增加移动操作系统应用设计员等29个新工种。

2023年10月,人社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新职业信息,共收到新职业建议书430余份。其中,紧贴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等领域的建议较多,约占新职业建议总数的四分之一。

《工人日报》小编注意到,数字技术的风也“吹”到了今年夏收的田野上,掌握各类新技术的农机手们,成为靓丽的风景。

“开着飞机去”种田

32岁的天津宝坻人杨良,在北京顺义做了10年的农机手,他原以为一辈子就和田地打交道踏踏实实开农机,没想到转型做了农业无人机“飞手”,“开着飞机去”种田。

新型农业无人机净重100斤,1米7出头的杨良,能将它从货车厢里轻松拎起来,再搁稳在地上。

他操纵手柄,机器呼啸离地,螺旋桨刮出的风吹倒一片麦子。他能将这大家伙,稳停在树杈下仅半米左右的位置。1000亩地的打药作业,他自己一个白天就能干完。

持证上岗的无人机“飞手”

几年前,80后李世飞还只是一位重庆市梁平区龙印村花椒种植户,偶然间了解到无人机开展植保作业的优势:1个人干1天只能完成5亩花椒的植保和施肥,而无人机只需要10分钟。

李世飞用无人机管护花椒后获得丰收,并成为龙印村第一个持证上岗的无人机“飞手”。

2019年,李世飞购入无人播种机、除草植保机器人等农机,同时招募专业机手,成立梁平区味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为农户提供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全程农机托管服务。

技术进步带来效率提升

新型农业无人机相比传统农机,搭载了智能化技术,工作效率是后者的几十倍,操作也更简单。但是,传统农机手向农业无人机“飞手”转型的并不多。在老龄化的乡村,“飞手”多是80后、90后。

同时,农业无人机等智能设备替代了大量传统农业机械。杨良所在的这个大型农场中,农机手数量十余年间减少了约50%。

“但这不意味现代农业完全不需要传统农机手了,很多复杂情况下,还是需要农机手上阵。”农业无人机“飞手”杨良说,技术进步带来的是效率提升,十多年前,一万多亩地到了农忙时期,得六七十个农机手全上阵,现在最忙的时候,40来人就够用了。

正如上述农业无人机“飞手”所提到的,农机手仍是夏收时节的主力军。而今年农机手接单和作业,有了些不一样的阵仗。

超万台农机在线接单

在湖北黄冈团风县黄湖新村,金黄的麦浪层层铺开,4台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在麦田里。这些收割机,是种粮大户陈志勇通过荆楚农机服务平台下单的“网约农机”。农机手王红钢说:“(在)平台自己可以看到,直接可以过来了。”

荆楚农机服务平台2017年上线,主要面向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今年,平台升级了新功能,农机手也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接单”。平台还会根据农户发布的作业时间和面积,精准推送附近可预约的农机。

目前,全省共有10267台农机通过荆楚农机服务平台实现“网约”功能,来自外省跨区作业的14000多台农机也可以在平台接单。

农机手年轻化、职业化

在今年夏收季,央视新闻记者还前往河南感受现场氛围。

通过采访农机手,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变化,农机手现在普遍年轻化、职业化了。90后甚至00后都加入农机手的队伍中来。

其中一位25岁的女机手姜晓娜,她以前是一个美甲师,做的是堪比绣花针一样精细的轻松活儿,现在却驾驶农机在麦田里劈波斩浪;她身材娇小,但是驾驶3米高的农机很老到很霸气。

不同于传统的靠熟人介绍,农机手通过线上接单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姜晓娜本来是安徽人,她来河南收麦子就是网友邀请她过来的。

跨区作业享包吃住待遇

走南闯北忙抢收的农机手,也收到了当地的暖心关爱。“农机手来了关屯,只管收麦,别的什么都不需要操心。”近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关屯乡政府大院敞开,为跨区作业农机手包吃包住,还免费提供洗澡间、洗衣机,消息一出,就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

农忙时期,不少跨区农机手要经过多个省份,湖北、安徽、江苏、陕西、山东……几千公里的跨区作业可谓是辛苦。因此,在跨区作业的过程中,能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是不少走南闯北农机手们梦寐以求的事。

据报道,这项举措并非是暂时性的,已连续实施4年,每年农机手都愿意来,且数量越来越多,今年共集结了120余台收割机、200多名农机手,已渐渐形成良性循环。

(图源:大皖新闻)

秸秆经纪人为农户“搭桥”

在河南夏收现场,记者还发现最忙的并不是农户,而是为夏收做准备、做保障、做服务的各种团队,比如秸秆经纪人。

因为麦子收割完留下的秸秆可以用作饲料或发电,而且秸秆离田也有利于下一轮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他们早早就联系好了秸秆订单,在收完麦子之后直接就帮农户把秸秆拉走。

在安徽宿州,淮北鑫耀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负责人石传跃,在今年开镰之前就早早联系好了20多台打捆机、30多辆运输车。

“宿州的小麦秸秆体量大、霉变少、蛋白质含量高,加工成饲草后,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我们在宿州的收储面积预计将达到20万亩左右。”石传跃表示,预计今年加工后饲草的在地价格可以达到每吨400元以上。

(综合来源:央视网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湖北日报、新华社、新京报、重庆日报、长江云、新华网、大皖新闻等)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