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防治外来入侵物种,没有旁观者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吴迪
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高度警惕。各地尤其要提高系统性防御能力,从源头遏制外来物种的入侵。有关方面应加大对公众的相关科普知识宣传,让更多人自觉参与到防治行动中来。
据11月29日新华社报道,近期,多地联合“围剿”外来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种植物繁殖力极强,目前在我国没有天敌制约,并可抑制其他植物生长。此外,“不速之客”还有红火蚁、草地贪夜蛾、松墨天牛、“水葫芦”等,这些外来入侵物种给我国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危害不容小觑。
用“我花开后百花杀”形容外来入侵物种的可怕,十分贴切。所谓外来入侵物种,即某些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脱离控制并在当地生态中定居、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需要澄清的是,并非所有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诸如西瓜、胡麻、玉米、番茄、土豆等很多外来物种在历史上实现了本土化改良,与我国生态完美相融,成为我们今天食谱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我国每年会通过特定渠道,正常引进国外某些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之所以难以抵御,主要原因在于物种在一定范围迁徙,其流动和扩散难以及时发现,特别是在爆发之前的潜伏期,更难察觉和控制。同时,我国对外来入侵物种全面系统的摸底调查尚未完成,跟踪监测防控仍然不足。而正常引种的不当扩散和无意引入,也给防治工作带来挑战。
从外来入侵物种扩散途径,可以看出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复杂性和难度。比如,人们通过跨境电商购买国外某些动植物产品造成物种入侵,以及诸如种植、园林、水产、畜牧、特种养殖等行业企业引进某些优良牧草、观赏性动植物等,因引种不当造成物种入侵:再如,一些外来物种的种子、虫卵等通过人类交通工具、跨国旅行的行李包裹、海洋垃圾等途径实现入侵;还有自然因素如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等发生自然迁移。
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高度警惕。
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多样性角度看,外来入侵物种绝非“人畜无害”。我们的食物来源、中药来源以及生物基因库,正在受到某些入侵物种的威胁。有资料显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已经造成上海30多种本土物种消失。一些外来物种直接关乎我们的健康,比如,遍布全国花鸟鱼虫市场的巴西龟,其体内含有可致病性沙门菌,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也为公共卫生防疫带来压力与挑战;而红火蚁伤人、食用福寿螺感染病菌致残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它们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暴跌,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我国一直重视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不仅公布了数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还就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分析。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都涵盖了与外来物种入侵管理和监督有关的内容。今年施行的生物安全法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今年初,农业农村部等5部委印发的《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对遏制入侵物种扩散趋势和入侵风险等做了明确要求。尽管如此,我国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形势仍不容乐观。
今后,各地尤其要提高系统性防御能力,从源头遏制外来物种的入侵。对普通百姓而言,“物种入侵”更像是科幻电影的元素,不少人感觉其离现实生活很远,很多人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知之甚少。因此,当下,有关方面应加大对公众的相关科普知识宣传,让更多人自觉参与到防治行动中来,比如,不购买、邮寄境外活体动植物,不携带国外动植物及其标本、种子入境,不随意丢弃来自境外的食物和果核,不随意放生原产境外的动物等。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安全,谁都不是旁观者。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