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 国务院国资委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学习的决定-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公告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交通运输部 国务院国资委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学习的决定

2019-02-26 08:40:28

  附件

  打造“超级工程”的新时代奋斗者

  ——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先进事迹

  2018年10月23日上午,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碧波之上,一桥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历时6年筹备、9年建设,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汇众智,聚众力,数以万计建设者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用心血和汗水浇筑成了横跨三地的“海上长城”。

  为实现梦想,15年间,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忠诚担当、开放创新、勇创一流、精益求精、团结奉献的奋斗精神,成功打造出一座彰显综合国力、民族志气的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典范。

  不忘初心的坚守

  从难以置信的梦想,到充满期待的愿景,再到今日飞架粤港澳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是一部历经跋涉的逐梦担当之作,是一群人不忘初心、追梦圆梦的执着坚守。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刚刚起步,香港的制造业开始向内地转移。虎门大桥、广深高速、沙头角电厂等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但是烟波浩渺的珠江口却羁绊了两岸的交往,阻隔了车辆的通行,延宕经济的交融,铁路到了东岸是“断头路”,公路到了西岸成了“肠梗阻”。能否有一座桥,从香港屯门最西部建到内伶仃岛,再到珠海的淇澳岛,香港实业家胡应湘最早提出了兴建伶仃洋大桥的设想。

  改革开放以波澜壮阔之势,给中国带来了沧桑巨变。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工程技术进步,梦想终成现实。200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三地政府开展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前期办)正式成立,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前期办刚成立时,人员需以“借调”的方式加入,由于当时港珠澳大桥何时能够开建仍未有定数,加入前期办对很多人来说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朱永灵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舍弃了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长职位;余烈舍弃了广东省交通厅的“铁饭碗”;苏毅舍弃了南方证券的高薪收入……

  在三地建桥,三地政府都要审批、签字,所有大小事情一旦涉及到三地,因为制度不同,经济、法律、文化甚至办事风格、行为习惯的不一样,导致协调工作多、难度大,朱永灵把自己当作“受气包”,笑称“自己的气度都是被撑大的”。

  办公室主任职位是一年一聘的,三地聘用文件的合同也是一年一签的,如果不是公正无私地去处理问题,不是激情澎湃地去对待事业,他可能早就被炒了“鱿鱼”。“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这是前期办所有同仁的初心,在最困难的时期,支撑着他们坚持到底。

  由于口岸模式、投融资模式等问题无法确定,推进曾一度陷入僵局。那是前期办最困难的一段时期,连续半个月,办公室电子邮箱里面连一封邮件都没有。本是文件往来不断的办公系统,连续20多天无待办文件记录。13名“元老”中的江晓霞设计师,有一天把手机落车上了,24小时都没发觉,因为没有人找她……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任何动摇,甚至约定自掏腰包,定期轮流组织培训沙龙等活动,广泛调研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走出去”’又“请进来”,与国内外各种研究机构和专家交流探讨。6年前期工作间,完成了51项专题研究报告,为协调解决大桥登陆点、桥位方案、桥隧工程方案比较、口岸查验模式论证、投融资方案、通航标准及锚地影响、环境影响评价、中华白海豚保护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9年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正式批准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大桥的顺利落地再一次让梦想照进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港珠澳大桥建设给予更高要求与期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大桥建设,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他专程来到大桥香港段建设工地了解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代表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将使香港、珠海、澳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推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开放创新的步伐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最大规模的钢结构梁桥、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当这些“世界之最”同时集中在一座大桥上,它意味着必须集成创新、挑战极限。

  “这是个世纪工程,也是个国际工程”,建设者们从一开始就将目光对准全球,寻找国际化参照系,力求打磨集成创新之作。走访了英国、美国、荷兰等所有发达国家,考察了东海大桥、苏通大桥、杭州湾大桥等国内代表工程,借鉴了石油化工行业的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核电站构建方式、汽车零件流水线作业方式、食品加工生产线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地吸收、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孟凡超带领设计团队经过反复的踏勘、实验、论证,将不可思议的设想逐渐变成确实可行的方案。但国外权威专家却依然坚持他们最初的判断:中国不可能造出如此超前的桥梁,特别是这样一条超长、超大、超深的外海沉管隧道。

  确实,从1910年美国底特律建成世界第一条沉管隧道以来,100多年时间里,全世界只建成不到200条,主要原因在于过高的技术难度和建设风险,并且只有国外几家顶级公司掌握了相关技术,我国在外海安装沉管的技术积累几乎是空白。

  没有资料,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带领的岛隧项目团队来到釜山—巨济跨海通道,提出考察沉管基础施工专用设备的意向时,对方却只让在三四百米以外的海上驻足眺望。

  当建设团队与欧洲一家顶级的工程咨询公司商谈沉管安装技术合作时,这家公司开出了1.5亿欧元的咨询费,并将核心技术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保护,形成了技术壁垒。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只有走自主研发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术,攻克这一世界级难题。

1 2 3 4 5 共5页

来源: 中工网
编辑: 尹文卓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