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70周年校庆公告-工会-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工会

公告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70周年校庆公告

(第一号)

2018-09-25 07:29:22

  七十载栉风沐雨,弦歌不辍;新时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公元2019年9月25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迎来70周年华诞。在此,我们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七十载风雨同舟,勇承国运,与共和国共成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红色基因深深地融入血脉,党和国家的关怀支持贯穿始终。她在谋求人民解放的烽火岁月中诞生:其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她在新中国“站起来”的历史中成长:1949年初,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同志兼任第一任校长;1954年8月,经党中央批准并由刘少奇同志亲自审定学校校址,从天津迁至北京。她在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春天里耕耘:1984年9月,正式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开始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她在新世纪的宏伟蓝图中跨越:2003年5月,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她在新时代“强起来”的接续奋斗中光荣绽放: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共同印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 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其发展迈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她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接见学校代表或莅临指导学校工作。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极大地鼓舞了学校继续办好劳模本科教育的信心,极大地激励了全校师生员工“弘扬特色创一流”的决心,也开启了学校“十年三步走、建成特精尖”、书写新时代“奋进之笔”的崭新航程。

  七十载立德树人,立足工会,与教育事业共进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使命突出、责任鲜明,工会血统融入生命,劳模精神铸入灵魂。她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根据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的指导和要求,学校坚持弘扬劳动特色、工会特色、工运特色,坚定不移地服务全总工作大局,形成以普通本科教育为重点、工会干部培训为使命、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做精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成为在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学科门类较为齐全、较为完整的大学。她是全国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坚持工会干部培训在整体办学中的使命地位,建设了具有工会特色、党性强、理念新、站位高、立体型的教育教学体系。近70年来,已培训全国数十万计的各层级工会干部、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她是全国劳模学习成长的重要基地。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坚持举办劳模学历教育的高校,劳模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劳模学员成为学校璀璨亮丽的风景线。自1992年起,坚持举办劳模本科教育26年,为600多名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提供了深造机会和成长空间,也成为他们事业发展道路上持续推进的内在动力之源。她是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科学研究与咨政建言的重要平台。学校有全国工会学研究会等全国性学术组织和20多个研究机构,以及劳动关系和工会研究中心新型智库,在工人阶级与工会理论、劳动关系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等开展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并为中央和全总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她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学校以“中国”和“劳动”冠名,以研究劳动科学、培育劳动英才、弘扬劳动精神为神圣使命,在近70年的办学实践中,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设16个本科招生专业(方向)、8个高职(专科)专业、4个公共管理硕士专业领域,形成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的办学格局;整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国(境)外众多高校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转制以来,已经为社会输送本专科人才近3万人。

  七十载继往开来,再谱华章,与新时代共跨越。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改变中国,劳动开创未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赓续70年精神血脉,再造新时代奋斗者荣光。扎根大地办大学,新时代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踵事增华、迎时而上,气象万千、再创辉煌。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在积极推进“学回信精神、迎七十校庆、创特色一流”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育人为本、服务导向,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把学校建成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研究的高端智库,为在2029年建校8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成劳动关系和工会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而努力奋斗!

  七十载春华秋实,七十载桃李芬芳。恭逢盛世贺华诞,芝兰满园议前程。70周年校庆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牌,是全体师生校友汇聚光荣与梦想的盛事之典,更是凝聚发展力量、深化教育改革、谱写时代新篇的崭新起点。我们将在“劳动的名义”校庆主题的指引下,本着“隆重热烈、节俭朴实、凝心聚智、特色鲜明”的原则,围绕“学术的校庆”“文化的校庆”“劳动的校庆”“师生校友的校庆”四条主线,精心组织系列活动,重温发展光荣历程,挖掘文化深厚底蕴,彰显办学辉煌成就,增进校友深情厚谊,图绘学校恢宏华章。群贤毕至谋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我们热忱邀请海内外校友聚首母校,畅叙情谊,同襄盛举,共谱未来!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二?一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 王砚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